《戏剧文学》

作品数:9680被引量:5320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戏剧文学》
主办单位:吉林省艺术研究院
最新期次:2025年3期更多>>
发文主题:二人转戏剧文学戏剧话剧戏曲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作者:邵雪萍吴秀龙杨朴刘平李秀云更多>>
发文机构:吉林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话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平民史诗 关东传奇——评孙浩和他创作的话剧“抗战三部曲”
《戏剧文学》2025年第3期33-39,共7页宋宝珍 
孙浩创作的话剧剧本“抗战三部曲”,塑造了鲜明、生动、感人的舞台艺术形象,书写了抗战时期平民抗敌的悲壮史诗,显示了他自身超拔的瑰才卓识以及编剧手法的驾轻就熟。从孙浩的创作心路、选材范畴、美学追求、艺术特点等层面,考察、探讨...
关键词:孙浩 “抗战三部曲” 平民 传奇 关东 
悲剧性英雄的当代塑造——评话剧《张居正》
《戏剧文学》2025年第3期122-128,共7页尉恒维 
《张居正》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2023年上演的历史剧,改编自同名小说《张居正》。该剧通过个人奋斗与时代悲剧对比塑造了张居正这一角色的英雄性;通过价值理想的幻灭呈现了张居正这一角色的悲剧性;通过创作历史寓言的方式凸显了张居正这...
关键词:话剧《张居正》 悲剧英雄 小说改编 形象塑造 历史寓言 
我们唱,因为大雪茫茫——话剧《唱唱儿》创作漫谈
《戏剧文学》2025年第2期17-19,共3页高媛 
知道“唱唱儿”这三个字,其实比知道二人转要早,但如今遍搜记忆,却找不到出处,仿佛无月的夜晚谁于岔路口经过,自虚空之中给了我一下子;也像是一种镜听的卜辞,预兆了多年之后这样的一部戏要用力地问世,诚恳地、真实地,在世间挣扎出它的...
关键词:二人转 卜辞 岔路口 
既存一念,当具始终——小剧场话剧《唱唱儿》导演阐述
《戏剧文学》2025年第2期20-21,共2页陈晓峰 
以二人转传承史讲述东北史、吉林史,是我积蓄了多年的一个深切念想。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我们安身立命的这片白山黑土,过往滔滔,有多少故事,多少传奇。而东北传统民间二人转是“土野的艺术”,它生根、发芽、行走、流浪、歌唱于东三省...
关键词:念想 二人转 导演阐述 东北黑土地 小剧场话剧 东北史 安身立命 东三省 
一台能够走远、走深的舞台力作——谈原创话剧《唱唱儿》
《戏剧文学》2025年第2期22-25,共4页周刚 
原创话剧《唱唱儿》以其深刻的主题思想与独特的舞台表达,对东北二人转艺术与吉林优秀地域文化作以展示、纪念、传承、发展,以舞台实践“培根”,以艺术追求“铸魂”。《唱唱儿》旨在书写小人物,挖掘大背景,再现和反观历史,以话剧形式演...
关键词:东北二人转 舞台表达 地域文化 传承 
叙事体与多重代言体的融合——话剧《唱唱儿》的编导演特征解析
《戏剧文学》2025年第2期26-29,共4页刘恩岐 
由吉林省文联、吉林省文旅厅策划并监制,吉林省戏剧家协会出品的原创话剧《唱唱儿》于2024年成功上演。该剧由陈晓峰执导,高媛担任编剧。主创团队怀揣着“走出吉林,迈向全国”“宣传吉林,为东北二人转正名”的理想,肩负着向观众宣传并...
关键词:叙事体 代言体 失重审美 心理姿势 
南国社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戏剧文学》2025年第2期45-55,共11页刘平 
南国社是中国话剧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话剧社团。它诞生于筚路蓝缕之中,在田汉的带领下,克服了没有剧本、没有演员、没有剧场、没有资金、没有观众等困难,多次举行公演,从内容到形式改变了早期话剧文明戏给观众留下的不良印象。在中...
关键词:南国社 中国话剧史 戏剧创作 舞台风格 
思辨、隐喻与现实意义——话剧《雾中灯塔》的美学思考
《戏剧文学》2025年第1期113-118,共6页熊嘉慧 
话剧《雾中灯塔》是一部极为成功的红色题材作品,以四川宜宾的革命先烈为原型,通过鲜明的人物塑造与巧妙的情节设计,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坚守与践行。该剧极具艺术性,叙事简洁凝练,以“对话式戏剧”结构和富有思辨性的语言...
关键词:凝练叙事 间离效果 象征主义 现实意义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评话剧《西迁》的诗化表达
《戏剧文学》2025年第1期17-23,共7页孙佳楠 
话剧《西迁》讲述了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农学院成贤畜牧场的负责人王英郁决然拉起了一支别开生面的队伍,带领近千只动物西迁,星夜兼程,奔赴重庆的故事。与以往抗战题材的开掘角度不同,编...
关键词:西迁 假定性 诗化表达 
曲终人不散 老街书魂传——评方言话剧《老街》
《戏剧文学》2024年第12期120-124,共5页杨志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黄河流域道情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CB163)阶段性成果;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太康道情戏研究”(项目编号:2023XWH164)阶段性成果;郑州航院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教学中的融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YJSJG54)阶段性成果。
方言话剧《老街》由河南省歌舞演艺集团出品,是中原人文精神三部曲“三老”系列之一,该剧聚焦国家级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马街书会”的坎坷历史,描绘了大时代跌宕起伏中曲艺人的喜怒哀乐、百态人生,彰显了曲艺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关键词:方言话剧《老街》 人文地标 曲艺形式 家国情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