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与人才》

作品数:2304被引量:21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党建与人才》
主办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
最新期次:2003年12期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党建工作工作作风党的建设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作者:杨利民王长聚陈齐放余怀明王建柱更多>>
发文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包头市委组织部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全面理解和坚持党的建设的“三个标准”
《党建与人才》2003年第12期9-10,共2页杨碧忠 
江泽民同志2001年7月1日发表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巨大的政治胆略和理论勇气提出了党的建设的“三个标准”:即“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关键词:党建工作 中国共产党 工人阶级 执政为民 三个标准 党建理论 
民主测评中参评者DE心理透视
《党建与人才》2003年第12期34-34,共1页长海 
从目前的测评实践看,干部民主测评时参评人员中主要存在以下心理: 一是“讨好”心理。无论是考核测评,还是考察测评,参加测评人员一般都是被测评者的直接或间接下属,工作上所形成的上下级关系和权力因素的影响,使参评人员对领导班子成...
关键词:民主测评 参评者 心理素质 领导干部 干部管理 
小康路上党旗红——木头营子乡党委“三抓三促”活动纪实
《党建与人才》2003年第12期35-35,共1页敖祖 
赤峰市敖汉旗木头营子乡党委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工作中。按照旗委“抓党员产业化带头人队伍建设,促发展;抓党员经纪人队伍建设,促流通;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促服务”的“三抓三促”活动部署,组织全乡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农牧...
关键词:赤峰市 农村 中国共产党 党建工作 农业产业化 农产品 
选派干部包村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党建与人才》2003年第12期36-37,共2页单永利 李晓辉 
选派干部包村扶贫是扶贫攻坚工程的重头戏,是党和政府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本文拟结合通辽市开鲁县扶贫攻坚工作的实际,谈谈选派干部包村扶贫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一、选派干部...
关键词:包村扶贫工作 通辽市 干部选派工作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监督管理工作 
可贵的“道歉”
《党建与人才》2003年第12期38-38,共1页老文 
报载,陕西省白水县委副书记马银录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了一本《向农民道歉》的书,翔实地记述了农民负担过重和一些基层干部的不法行为和不良风气,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良知和责任感,表达了对农民的深深歉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关键词:农民负担 领导干部 工作作风 干部形象 三个代表 干群关系 中国共产党 党群关系 
德育琐谈
《党建与人才》2003年第12期23-23,共1页郭仰东 包红梅 
德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形式,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教育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首先...
关键词:德育 高等学校 思想政治工作 三个代表 
砸碎“牌坊”如何
《党建与人才》2003年第12期38-38,共1页李国东 
古有烈女,守寡教子终生,得以立高坊于居地,曰“贞节牌”。此种封建流毒虽早已消失,但影响颇深。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为求“政绩显赫”,为老百姓做了点分内的事,生怕他人不知,总是立个牌子,上书“某某领导某年某月于此干某事...
关键词:领导干部 干部政绩 干部形象 工作作风 
有感于“站在高处头不晕”
《党建与人才》2003年第12期38-39,共2页闫天佑 梁庆范 
有人问曾做过泥瓦匠的前联邦德国总理舒尔茨:“做总理与做泥瓦匠有什么相同之处?”他回答说:“两者都必须是站在高处头不晕。”细思之,这句话对于我们领导干部的执政为官大有裨益。 一般来讲,领导干部身居“高处”,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
关键词:领导干部 权力观 工作作风 中国共产党 为人民服务 
居安思“学”
《党建与人才》2003年第12期39-39,共1页徐松竹 宋福生 
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 职干部教育动员会上指出:“我们 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一代伟人将本领恐慌与政治恐慌和经济恐慌相提并论,甚至比政治恐慌、经济恐慌更可怕,足见本领恐慌是一切...
关键词:学习型机关 领导干部 学习力 业务素质 
警惕交叉换位的用人现象
《党建与人才》2003年第12期39-39,共1页陈齐放 
近年来,有些地方的单位或部门在用人问题上,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达到为其子女、亲属捞取政治资本、谋取优越生活待遇的目的,利用手中的权力,搞“互通有无,等价交换”。张三因为怕“有反映”,在自己主管的部门和地区...
关键词:用人机制 领导干部 工作作风 中国共产党 政府管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