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画报》

作品数:3403被引量:40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中华文化画报》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最新期次:2018年12期更多>>
发文主题: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美术馆作品选音乐会美术馆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作者:陈雨前邵校陈宁马志伟吴丹妤更多>>
发文机构: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部国务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春秋战国的玉质带钩
《中华文化画报》2018年第12期5-9,共5页段又今 
春秋战国(又称东周)自周平王迁都洛邑(前770年)始,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止,共五百五十年。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集动荡、融合、纷争、变革与发展为一体的历史时期。随着春秋时期日益激烈的社会变革,儒家思想逐渐渗透于社会文化中,...
关键词:春秋战国 玉质 中国历史 儒家思想 人格修养 变革与发展 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 
红山文化中的玉勾云形器
《中华文化画报》2018年第12期10-13,共4页陈逸民 陈莺 
红山文化玉器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玉器系列中有一些其他新石器时期文化没有的造型,玉勾云形器就是这样一种玉器。勾云形,顾名思义就是它的造型中有勾又如云的形状。这从牛河梁第2地点一号冢21号墓出土的勾云形佩、牛河梁第2地点一号冢2...
关键词:红山文化 巴林右旗 新石器时期 台北故宫 出土 玉器 造型 形状 
中国最早的“国徽”—良渚神徽
《中华文化画报》2018年第12期14-21,共8页周子予 
国徽是代表国家的徽章、纹章,为国家象征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征。在多数中国人的观念里,中国国旗与国徽的出现是近代清政府与西方国家频繁交流后,用龙的形象创造了近代中国的国旗,把龙印在钱币上起到国徽的作用。在更久远的古代,只是在旗...
关键词:近代中国 国徽 西方国家 古代中国 人的观念 形象创造 清政府 “明” 
小器物大历史:看一璧如何灭两国
《中华文化画报》2018年第12期22-27,共6页王仁湘 
一唇齿相依,这个成语不难理解,典出晋人陈寿的《三国志》,比喻的是孙吴与刘蜀的依从关系。这个词应当是取义于另一个词,即"唇亡齿寒",也是一个由古时传承到现代,普遍通晓的成语。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来自于年代早出很多的《左传》...
关键词:历史 器物 《三国志》 《左传》 春秋时代 成语 比喻 谚语 
吴窑小识
《中华文化画报》2018年第12期28-33,共6页孙悦 
乾隆时期成书的文人笔记《扬州画舫录》(以下简称《扬》)卷二,记有"吴窑"史料一则,文曰:吴麐,字栗园,歙县人。山水学黄子久。生平有古君子风。居扬州汪贻士家,其家有饶州景德镇土窑,产秘色瓷,与唐、熊、年三窑并称,谓之吴窑。
关键词:《扬州画舫录》 乾隆时期 景德镇 秘色瓷 山水 
龙山思源
《中华文化画报》2018年第12期34-37,共4页林国水 文吉 
某天偶然去了北京市昌平区的龙山,登山一览,不想那么矮小的一个山包,山顶却赫然立着一座“都龙王庙”!大惊之余,翻检各种资料,发现尘封的厚度和历史的深邃相应。都龙王庙所在的龙山,有过很多名字:龙泉山、神山、凤凰山、白浮山、神岭山...
关键词:龙山 龙王庙 昌平区 龙泉山 凤凰山 
《延禧攻略》与真实历史中的延禧宫被引量:1
《中华文化画报》2018年第12期38-43,共6页李琮 唐一舟(图) 李琮(图) 
近期,清宫剧《延禧攻略》火遍了大江南北。在剧中,主人公魏璎珞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谋略手段向人们讲述了一部"后宫生存之道"。而魏璎珞所居住的紫禁城延禧宫,也瞬间变得知名起来。那么,真实的延禧宫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呢?
关键词:历史 生存之道 主人公 紫禁城 
《丽人行图》考辩
《中华文化画报》2018年第12期44-49,共6页姜一鸣 
由于对《虢国夫人游春图》(以下简称《虢图》)的研究,自然就涉及到与其题材、内容都有关联的所谓北宋李公麟(传)的《丽人行图》(以下简称《丽图》)。如果把这两幅名画放在一起就会发现除画幅大小有点差别外,其他人物、马匹的动作、姿态...
关键词:《虢国夫人游春图》 考辩 李公麟 第三人 简称 画幅 
白居易诗歌中的舞筵被引量:1
《中华文化画报》2018年第12期50-53,共4页商春芳 
唐代西域舞蹈在中原的流行是盛世繁华的体现,胡舞翩然的浪漫岁月也造就了唐诗的丰富华丽乐章。对现实生活观察入微的诗人白居易曾对这种热烈欢跃的舞蹈进行过多方位的吟咏,其中包括舞蹈中必不可少的用具——舞筵。
关键词:白居易 诗歌 生活观察 舞蹈 多方位 华丽 唐诗 浪漫 
“增设者”调节叙事——古典小说的人物设置手法之三
《中华文化画报》2018年第12期54-57,共4页林莹 
中国古典小说的编创特性,使得小说与其所取材的本事之间的对读成为可能。在本事基础上新添的人物,即所谓"增设者"。实际上,直接探究小说人物的设置技巧并非一桩易事,"增设者"恰好提供了一个助于观察的"变量"。正如对比有无阳光对两组植...
关键词:中国古典小说 人物设置 叙事 手法 设置技巧 小说人物 “变量” 植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