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学院学报》

作品数:4298被引量:4830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百色学院学报》
主办单位:百色学院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壮族文学人类学来稿须知高校人类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作者:叶舒宪徐杰舜彭兆荣李萍吕嵩崧更多>>
发文机构:百色学院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原型编码与现实对应:从神话视角看《红楼梦》
《百色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杨朴 杨旸 
文章探讨了为什么从神话视角看《红楼梦》的问题,核心观点为曹雪芹是从神话视角创作《红楼梦》的,所以必须从神话视角欣赏与研究《红楼梦》。第一部分分析了《红楼梦》原型编码与再编码。认为曹雪芹改写女娲补天神话是为整部《红楼梦》...
关键词:《红楼梦》 神话视角 原型编码 神话与现实的对应结构 
动态文本:仪式史诗的文本类型研究——以东巴史诗《崇般图》为讨论中心
《百色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2-22,共11页杨杰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中国史诗学”项目(DF2023YS07)。
在仪式演述语境中,史诗文本呈现多元性、多模态性、动态性等特征。动态性特征的表现形态有三种:同一文本在不同仪式中进行演述时发生变动;同一文本在不同演述者中进行演述时发生变动;同一文本在不同时空条件下进行演述时发生变动。仪式...
关键词:仪式史诗 动态文本 仪式程式 多模态文本 
民族文化的镜像折射——试论花腰傣乳名的文化特色
《百色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白琴芳 
花腰傣乳名作为一种文化镜像,透过它可观照到花腰傣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等。文章通过对花腰傣乳名的命名方式、乳名用语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花腰傣乳名的显性式样和隐性内涵,进而呈现花腰傣乳名的民族文化特色。
关键词:花腰傣 乳名 文化特色 
民族传统体育心态文化的内生逻辑与创新机制——基于岭南地区人类学考察
《百色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30-37,共8页郭传燕 王丽云 孙庆彬 徐世军 
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生逻辑与创新机制——基于岭南村落的实地调查”(20YJA890020);2021年广西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西民族村落体育组织和价值观研究”(21FTY011);2021年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转化研究”(GXKS2021ZAD001)。
文章对岭南多个地区进行实地调查,探究民族传统体育心态文化的内生逻辑与创新机制,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依据。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心态文化的内生逻辑是:农耕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心态文化内生的重要文化来源,民间信仰是...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心态文化 内生逻辑 创新机制 
云南中寨拉基话语音调查研究
《百色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38-50,共13页杨桂丽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拉基语言文化资源调查与开发研究(BZKY202310)。
文章在前人调查的基础上再次对中寨拉基话的语音状况进行田野调查,相较于已经公布的材料,笔者收集的新材料语音系统特征有:(1)声母上,没有浊塞音;少量固有词读唇齿擦音f;原本带浊气流的声母pɦ、tɦ、kɦ,其后面的浊气流成分已经弱化甚至消...
关键词:拉基话 语音特点 浊音清化 声调变化 元音复化与高化 
巴哈布央语na:k11的语法化——兼论布央语复杂分析性使役式
《百色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51-59,共9页杨正瑛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研究团队项目“濒危仡央语支的深度调查与语言文化资源数字化”(22VJXT012)。
广南巴哈布央语na:k11可作给予义动词、使役动词、与格标记、受益格标记、被动标记等语法功能。语法化路径有两条:一是“给予义动词>使役动词>被动标记”,二是“给予义动词>与格标记>受益格标记”。na:k11是巴哈布央语的固有词,与布央...
关键词:布央语 给予义 语法化 使役式 分析性 
壮侗语关系小句标记及相对语序的类型特征
《百色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60-74,共15页李京蓉 毕原浩 覃凤余 
壮侗语的关系化标记总体包括指示词、量词、零形式、方位词、言说动词和借用汉语标记6种,关系小句相对核心名词的语序包括前置、后置和无核3种,关系化标记可出现在不同语序中的位置包括居前、居中和居末3种;在关系化策略上,壮侗语关系...
关键词:壮侗语 关系小句 关系化标记 语序 类型学 
革命文艺的“生成”:川陕苏区红色歌谣创编机制研究
《百色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75-84,共10页李国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川陕苏区文艺史料全编》编纂与研究”(24XZWO16)。
红色歌谣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宣传工作紧密相联。川陕苏区红色歌谣植根于大巴山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在形式、韵律等方面借用和改编了民间歌谣,采用了全盘移植、依声填词、援事入歌、直接创作等方式,在内容上注重与革命实践相...
关键词:川陕苏区 红色歌谣 创编机制 革命文艺 
“军民文艺”——长征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红色歌谣谫论
《百色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蔡威 
2024年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红色文旅研究中心项目“长征时期四川少数民族红色民歌的革命精神研究”(HSWL24Y04)。
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注重通过革命歌谣宣传政治主张。长征途中,红军在文艺宣传中吸收地方民歌元素编创红色歌谣。民众则受部队红色歌谣的影响,基于传统民歌编唱红色歌谣,使红色歌谣呈现物象运用、记事于口、抒情于歌、主题聚合和...
关键词:红色歌谣 集体记忆 革命启蒙 红色教育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治理文化的转化和创新——基于广西三江高友村的田野调查研究
《百色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94-105,共12页付广华 赵李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梯田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21BMZ129)。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治理文化在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高友村,由传统“寨老”组织发展而来的老年协会,不仅在组织结构上实现了创造性转化,而且还实现了运行机制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 传统治理文化 老年协会 创造性转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