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学报》

作品数:783被引量:45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汉语史学报》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最新期次:2023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方言中古考辨汉语史俗字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作者:方一新李宗江胡敕瑞朱冠明俞理明更多>>
发文机构: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编者的话
《汉语史学报》2023年第2期258-259,共2页方一新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们学报的第二十九辑,本辑的编辑、校对已近尾声,照例要写几句编者的话。在这一辑里,既有徐丹、周志锋、曾良等几位名家大咖的文章,也有张文国、刘文正、郑伟等知名学者的力作,当然,更多的则是年轻学子的文章。.对语...
关键词:校对 文章 刘文正 编辑 学报 
探寻“准联绵词”理据的一种方式——以“婵娟”及相关词语的考源为例
《汉语史学报》2023年第2期200-209,共10页袁也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汉语伴随义副词的类型、来源及演变”(项目编号:23XNH135)的阶段性成果
汉语中有一类双声/叠韵的同义复合词,它们中的一部分受形符类化、语音演变等因素的影响,其内部理据现多难以知晓,因而在释义时往往被误认作联绵词处理。本文将这类表层形式与联绵词极为相似的双声/叠韵的同义复合词称为“准联绵词”,并...
关键词:准联绵词 理据探求 核心义 谐声关系 婵娟 
新发现郭在贻先生信札四通
《汉语史学报》2023年第2期249-257,共9页尤澳 杨祖荣 
从拍卖网站上辑得郭在贻先生致周雷、潘仁山、姜新茂、张道贵信札合计四封,本文对信札内容进行释读,并钩沉其中涉及的学术信息,丰富有关郭在贻先生著述、生活等史料。从中也可以展现出郭在贻先生治学的纯朴品质,继承了浙江大学老一辈学...
关键词:郭在贻 信札 拍卖 
吐鲁番出土唐代书信中的肯定语气词“在”
《汉语史学报》2023年第2期233-243,共11页丁爱玲 
重庆第二师范第三批校级科研重点平台“融媒体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编号:2021XJPT01)、校级重点学科“新闻与传播”(项目编号:23XJXK06)建设经费资助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江西中南部方言语法词的语义演变研究”(项目编号:23CYY023)资助
吐鲁番出土唐代书信中位于句末的“在”,性质上可视为肯定语气词,功能上主要表达确认或肯定语气,兼带有一些状态持续义。本文发现,语气词“在”在唐初期书信中就可用于疑问句,且“在”的语法化程度很高,别于唐代正式公文,而与同时期及...
关键词:吐鲁番出土唐代书信 肯定语气词 “在” 功能 
“合式”“合适”的成词理据及历时替换
《汉语史学报》2023年第2期100-111,共12页马雅琦 张文国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大型数据库的清末民初白话报刊语法研究(1897-1918)”(22BYY124)
从来源看,“合式”与“合适”是两个不同的词。“合式”最初为动宾短语,表示“符合规格、程式”。由于词义泛化和句法位置的改变,在清代中期,“合式”词汇化为形容词,表示“符合主客观要求”义。“合适”成词于明代初期,它由两个同义语...
关键词:合式 合适 适合 词汇化 历时替换 
汉语{开眼}{合眼}动词的历时演变及其他
《汉语史学报》2023年第2期30-43,共14页陈智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汉文佛典文字汇编、考释及研究”(16ZDA171);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朱子语类》俗语研究”(2017EYY003);湖南省研究生创新项目一般项目“元魏译经词汇研究”(项目编号CX20220471)的资助
汉语表示{开眼}的动词经历了从“开”到“睁”的演变,“睁”的语源当是与“桢”等一批词读音相关的俗语词,“撑”大致在明代及其后时期在吴语与赣语等地区使用;汉语表示{合眼}的动词经历了从“瞑”到“闭”,再到近代汉语时期形成“闭”...
关键词:{开眼} {合眼}   历时演变 
郭店简《唐虞之道》“訇”字诸解平议及新释
《汉语史学报》2023年第2期192-199,共8页孙兴金 
疑难字词释读需要从字形、音义、辞例、文意、用字习惯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本文以郭店简《唐虞之道》的“訇”字为例,罗列各家意见,分析其中不足。通过字形比对,“■”应释为“訡”,分析为从言、今省声,即表“闭口”义的“吟”“噤”...
关键词:郭店简 《唐虞之道》   
唐五代碑刻所见“百牛”词义考
《汉语史学报》2023年第2期219-223,共5页吴慧欣 
唐五代蜀地的碑刻中有“百牛”一词,清人叶昌炽等猜测是“当时方言”。从文献用例出发,结合语境,考察社会观念,证明碑文中的“百牛”应指癞疾,这一词义的产生,可能受到出自《论语》的典故“伯牛之疾”的影响。
关键词:碑刻 《语石》 百牛 典故词 
《甬言稽诂》的成就和不足
《汉语史学报》2023年第2期148-160,共13页周志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甬言稽诂》校注及研究”(19BYY16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近人应钟撰写的《甬言稽诂》是一部考证宁波方言的专著,该书有不少创获,也有很多失误。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证了一批宁波方言词语的来源和本字;揭示了宁波方言语音演变的一些特点;探讨了一些有关方言来源、构词特点、...
关键词:《甬言稽诂》 成就 不足 宁波方言 
古籍俗写的音义及词义梳理
《汉语史学报》2023年第2期88-99,共12页曾良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宋元明清文献字用研究”(19ZDA315)阶段性成果
古籍中有大量的俗字,这些俗写的音义值得关注和梳理。本文探讨了戏曲中的“坬”字及其相关的俗字音义;阐述了由“磔”产生的“拆”“扎”“挫”“揸”“斥”“拓”“乍”等相关字面以及读音问题;认为“萧郎”“萧娘”跟箫史、弄玉有关系。
关键词:俗字 音义关系 词义梳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