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论丛》

作品数:408被引量:24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西北民族论丛》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最新期次:2023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民族研究民族清代墓志民族学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作者:周伟洲王欣李琪韩香徐百永更多>>
发文机构:陕西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乾隆年间疆内八旗换防回疆始末考
《西北民族论丛》2023年第1期141-154,292,共15页王启明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边疆安全视域下的清代南疆军事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1BMZ160)的阶段性成果
八旗驻防作为清朝治理新疆前期的重要军事制度,历来备受学者关注,但有关天山南路回疆地区的八旗换防制度则明显关注不足。受传统资料所限,既有研究对清朝治理新疆各项制度的奠定期乾隆朝的回疆换防八旗的换防兵种及其来源地、换防路线...
关键词:乾隆 回疆 八旗 换防 伊犁 乌鲁木齐 
《蒙古沿革志》伪书考
《西北民族论丛》2023年第1期134-140,291-292,共9页杨学东 
乾隆末年沈宗衍编纂的《蒙古沿革志》,一直被认为是清代较为重要的蒙古方志。然书中出现了嘉庆、道光年间史事,并且可以排除后人补纂的可能。细考发现,该书全抄道光年间魏源《圣武记》的相关篇章。作者非但未对材料真实来源作任何说明,...
关键词:《蒙古沿革志》 伪书 《圣武记》 
论《吐蕃大事纪年》对吐蕃史研究的意义
《西北民族论丛》2023年第1期259-284,共26页 张旭(译) 杨铭(译) 武显云(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相关民族、人物、事件研究及分年、分类辑注”(17ZDA212)阶段性成果
《吐蕃大事纪年》是反映吐蕃王朝史事的古藏文编年记事,对吐蕃史研究具有唯一性和重要性。美国学者杜晓峰是国际藏学界的青年新锐,《吐蕃大事纪年——西藏原始史料译注》(The Old Tibetan Annals: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Tibet’s ...
关键词:编年纪年 吐蕃源流 唐蕃关系 
十六国时期的白部及其相关问题
《西北民族论丛》2023年第1期10-25,285-286,共18页吴洪琳 吴曼玉 
2021年度国家民委民族项目(编号为2021-GMB-047)的阶段性成果
十六国时期史籍中出现的白部在族属上应属于乌桓,并非史学界所普遍认为的属于鲜卑,白部得名于其居地白山,与当时前秦政权对于鲜卑慕容氏的蔑称白虏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与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姓和氏的素和氏也无关联。白部与铁弗匈奴关系密...
关键词:十六国 白部 族属问题 
格尔木的城市功能转型与青藏社会发展刍议被引量:1
《西北民族论丛》2023年第1期201-210,295,共11页韩富祥 马强 
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9TS15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甘肃川藏族聚居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和谐民族关系研究”(2021BMZ044)
在现代化背景下,格尔木的城市功能面临转型,逐渐向客栈性、特色产业、旅游和青藏经济一体化网络体系中的支点城市转变,从而在人口流动、经济功能、物资流通、民族和宗教网络、城市的国际辐射力等方面对边疆社会,尤其对西藏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格尔木 城市功能转型 青藏社会 
悬泉汉简所见汉代文书传递方式被引量:1
《西北民族论丛》2023年第1期1-9,285,共10页孙富磊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悬泉汉简行政类文书与汉代基层运行机制研究”(22YJC770019);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学科群项目“汉代文明社会研究”阶段性成果
文书传递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文书行政的效率,邮行、次行、驿行见于悬泉汉简。邮行在汉初主要传递紧急公文,至东汉时期随着置日常管理方式的转变,成为普通的文书传递方式。次行在两汉时期属于常见的文书传递方式,主要是置与置之间的接...
关键词:悬泉汉简 邮行 驿行 次行 
旦八镇名探源
《西北民族论丛》2023年第1期72-84,288,共14页高建国 李鹏鹏 强泽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14世纪波斯文蒙古史史料搜集与研究”(项目号:17ZDA191)成果之一;内蒙古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编号:30900-54210601)支持
陕北地区是多民族历史文化交融区域,至今仍有一些特殊姓氏和地名保留着历史时期多民族活动的文化印记。今志丹县旦八镇名称中的“旦八”一词,本为藏语,可作名词、形容词,意为“正士、善友、圣人、圣贤”,“真、善、正确、优越、最上”...
关键词:旦八 吐蕃 党项 藏语 佛教 
传世文献与于阗文书所见唐于阗镇守军的军防
《西北民族论丛》2023年第1期53-71,287-288,共21页田海峰 
国家社科基金新疆历史问题研究专项“安西大都护府军防布局研究”(编号:19VXJ008);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考古学视野下的唐代龟兹军事遗存研究”(编号:RCSK202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传世文献对唐代于阗镇守军军防概况的记载甚少,但是我们如果结合近年来出土的于阗文书进行分析,即可对于阗镇守军特殊的后勤补给形式、实体防御格局与军政体制建设,以及与其他军镇之间的军需调配、军事信息传递、军事人员调集等军防概...
关键词:唐代 传世文献 于阗文书 于阗镇守军 军防 
征稿启事
《西北民族论丛》2023年第1期298-298,共1页
《西北民族论丛》(后文简称《论丛》)为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西北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2002年创刊,由周伟洲教授担任主编。入选CSSCI来源集刊(2012~2013、2017~2018)。第1~10辑为年刊,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从...
关键词:历史文献学 陕西师范大学 半年刊 西北民族研究 后文 西部边疆 中外关系史 人文社会 
从“园林之都”至“天马之乡”——蒙元时期中原士人的西域观
《西北民族论丛》2023年第1期123-133,290-291,共13页僧海霞 曾磊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项目批准号:19XZS032);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1年度重大招标项目(项目批准号:LSYZD21008)的阶段性成果
西域观是指中原人对西域环境及典型物产的认识并由此而塑造的区域形象。蒙古西征时期进入西域的中原士人,以写实的笔触记录了西域河中地区的绿洲城市,这里渠水环绕,杂花绮美,园林绵延百里而不绝,是名副其实的“园林之都”;然而在元朝文...
关键词:园林之都 天马之乡 异域想象 西域 蒙元时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