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和社会科学》

作品数:349被引量:49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法律和社会科学》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社会跨学科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层法治研究所;北京大学比较法和法律社会学研究所
最新期次:2023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编辑手记法律经济学法律法院法律人类学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作者:陈柏峰艾佳慧尤陈俊侯猛缪因知更多>>
发文机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编辑手记
《法律和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359-361,共3页王启梁 
2021年,侯猛、尤陈俊、王伟臣三位老师与我共同商议出版一辑“法律人类学在中国”专号。由于稿源充足,我们决定分成“田野”和“学说”两辑专号出版,本辑是“法律人类学在中国”田野专号。“田野”其实指向的是如何生产理论,而我们需要...
关键词:法律人类学 编辑手记 田野 出版 
仪式的幻觉:明清时期州县官员的城隍司法实践
《法律和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329-358,共30页雷博慧 
城隍司法是记录于明清司法文献中的一种破案方式,即官员在侦查案情、审讯犯人、抓捕案犯、验尸决囚等司法过程中引入道教神祇“城隍神”的现象。城隍司法是在政权的制度结构与已有的意识形态基础之上运行的,即以“官祀神”制度与“果报...
关键词:城隍神 司法 仪式 功能 
域外法律人类学“田野”的扩展(2000—2020)
《法律和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1-47,共47页黄瑞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民族学本体论转向下的中国视角及实践研究”(编号:22JJD840005)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80年代,西方法律人类学被我国学者积极引介、传播,并在我国学术发展中发挥了独特且重要的贡献,如今法律人类学已成为我国法律与社会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学科。2000—2020年,西方法律人类学的“田野”有了较大扩展。全球化、社会...
关键词:全球化 现代社会 社会治理 法律系统 
访谈的学理
《法律和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49-72,共24页熊浩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对话教育’视野下的非诉讼纠纷解决课程构造”(C19086);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年度规划项目“《新加坡公约》视野下上海现代化商事调解制度建构研究”(2022BFX007);上海市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中国超大城市新型社会冲突的数据地图与共治化解”(2021-01-07-00-07-E00124);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民事司法程序现代化问题研究”(21&ZD2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访谈”是法律人类学中最重要、最常见的研究方法,由于其高度情景化的特征,既有研究较少从方法论层面对其进行具有原则高度的理论凝练,这使得“访谈”之方法丧失了本体维度,仅仅成为一种人际对话的步骤与流程。建诸法律人类学的理论基...
关键词:访谈 结构 概念 赋权 对话性 
编辑手记
《法律和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399-400,共2页王伟臣 
2021年,侯猛老师、尤陈俊老师、王启梁老师与我共同商议出版一辑“法律人类学在中国”专号。由于稿源充足,我们决定分成两辑出版。本辑是“法律人类学在中国”学说专号,下一辑是“法律人类学在中国”田野专号。“法律人类学在中国”,可...
关键词:法律人类学 编辑手记 王启梁 老师 出版 
法律与社会的对话:运动的兴起与转变的口述史
《法律和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361-398,共38页    吴瑞娜(翻译) 高凯铭(校对) 
可以使用健在的创始人的口述史探讨法律与社会作为一个学术运动的兴起,及其向一个学术领域的转变过程。口述史来自“法律与社会的对话”公共档案,这个独特的公共档案汇集了对法律与社会运动创始人的采访。研究展现该运动如何从20世纪60...
关键词:法律与社会 学术运动 制度化领域 口述史 
人类学家在法学院讲什么——格拉克曼与格尔茨的讲座比较
《法律和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343-360,共18页王伟臣 
耶鲁大学斯法学院斯托尔斯讲座于1963年和1981年分别邀请人类学家格拉克曼和格尔茨做了系列或专题讲座。作为史上第一次受邀的人类学家,格拉克曼试图通过对部落社会习惯法的介绍来同英美法学进行知识对话。凭借着溢出学科的影响力,获得...
关键词:斯托尔斯讲座 格拉克曼 格尔茨 学科关系 
何为人类学家的公共性:以劳拉·纳德为例
《法律和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321-342,共22页王静宜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南地区村落生态秩序建构中的少数民族女性参与问题研究”(20BMZ062);2020年云南省博士后定向培养资助项目;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石中英专家工作站;云南师范大学“登峰扎根”优秀科研创新团队支持
21世纪以来,人类学界开始注重学科的公共意识与公共责任,倡导人类学家的研究更多地向公共奔赴。作为先行者,纳德对公共议题的求索是较为深刻的,这体现在,她的研究展现出了全景视角和不受羁绊的研究思维,她认为法律人类学研究应该以研究...
关键词:人类学家 公共性 劳拉·纳德 
“STS”方案下法律的知识人类学研究:以万安黎为例
《法律和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289-320,共32页李浩源 
在现代化浪潮中,法律人类学面临着理论属性和学科价值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在研究视角、对象和方法层面做出了关于法律人类学前进方向和研究价值的反省与创新。其中,以万安黎为代表的法律人类学者试图基于知识人类学的本体...
关键词:法律人类学 万安黎 法律技术 STS 知识人类学 
法律的文化力量——梅丽的夏威夷法律转型研究评述
《法律和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247-287,共41页戴溪瀛 
萨利·安格尔·梅丽的夏威夷殖民研究为法律人类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做出了卓越贡献。梅丽在该研究中融批判与创新于一炉,经历了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分析视角与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向。在对传统“文化”概念质疑后,梅丽提出“文化生产”与“...
关键词:夏威夷 殖民主义 历史民族志 法律文化 萨利·安格尔·梅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