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研究》

作品数:78被引量:6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文化遗产研究》
主办单位: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
最新期次:2017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人类学文学人类学文学遗产民族志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作者:徐新建佘振华陈晓军梁昭李国太更多>>
发文机构: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贵州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喀什古城的现代化研究:以安江热斯特巷为例被引量:1
《文化遗产研究》2017年第2期140-147,共8页阿依帕提古丽·亚森 
喀什古城作为喀什噶尔和维吾尔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支点。本文以自古以来代表喀什老城贸易、多元文化交流之地的老街'安江热斯特巷'为例,通过对该街进行实地考察、居民采访,研究喀什古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交融,思...
关键词:喀什古城 安江热斯特巷 一带一路 现代化 
文学人类学新人新著简评
《文化遗产研究》2017年第2期151-156,共6页徐新建 
小引随着时代机遇的营造和学界同人之努力,以新兴交叉学科身份面世的文学人类学已在中国走过了近百年历程。早先,闻一多、茅盾、郑振铎等前辈奠定了开拓性基础,到了20世纪80年代则由一批中生代学者借'经典破译''原型批评'等推动文化'寻...
关键词:文学人类学 四川大学 弗雷泽 《金枝》 人类学理论 多民族文学 刘三姐文化 文学青年 口头传统 
国族表述与人类学整体研究
《文化遗产研究》2017年第2期157-164,共8页余红艳 
徐新建教授的研究,以整体人类学为目标,以表述问题为核心,以国族表述(2)为阶段。《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一书,表面看来是对多民族国家内外国族表述问题的集中呈现,背后蕴含的是整体人类学目标。本文试图结合相关资料对其展开评述。
关键词:整体人类学 国族表述 多元共生 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 
乡村研究范式的“变革”——评阎云翔“私人生活”新理论
《文化遗产研究》2017年第2期165-170,共6页王浩 
阎云翔的人类学研究一直关注中国村庄,从人际关系到道德体验,他的乡村研究以'私人生活'为研究对象,采取了与传统乡村研究的'合作社模式'不同的新的研究视角和模式,发展出一套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从而记录了走出历史变迁中的个人情感变...
关键词:私人生活 乡村研究范式 变革 
跨族群写作——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白马部落》
《文化遗产研究》2017年第2期112-119,共8页廖丛燃 
川籍作家陈霁2016年因为一部描写白马人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白马部落》而广受关注。陈霁用非虚构的文学方式向外界,也是向白马族群呈现具有个人化特征的白马书写。作为汉族作家的陈霁参与到白马乡民的生活中,用采访的形式来记录白马人的...
关键词:白马 地方性知识 非虚构 跨族群 全球化 
“一带一路”与“中巴经济走廊”:喀什实施成效与传播成效调查研究
《文化遗产研究》2017年第2期123-139,共17页姑丽娜尔·吾甫力 王媛 杨柳 
在世界经济版图持续变化和全球增长动力大转型的关键时刻,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为贯彻落实国家两大倡议,并兼顾喀什地方实际需要,喀什大学倡议建立'喀什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本文是喀什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巴经济走廊 传播效果 喀什 地方媒体 
中国多民族文学共同发展专题交流会实录
《文化遗产研究》2017年第2期3-16,共14页朝戈金 叶舒宪 额尔敦白音 徐新建 罗庆春 马克·本德 梁昭 李菲 王菊 罗安平 邱硕 完德加 徐艺心 朱海琳 尔古阿衣 王浩 廖丛燃 
2017年5月,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联合主办了中国多民族文学专题交流会,会议邀请到朝戈金研究员、叶舒宪教授、额尔敦白音教授等专家学者进行主题发言。随着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演进,中国多民...
关键词:多民族文学 徐新建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史 
社会科学范式建立的可能性与条件——“社会科学在何种意义上能够成为科学”研讨会评述被引量:2
《文化遗产研究》2017年第2期17-35,共19页丁岩妍 
本文根据'社会科学在何种意义上能够成为科学'研讨会上的讨论记录,整理提炼并加以总结评述而成。围绕着'社会科学科学性'这一议题,本次会议的受邀学者分别从人类学、哲学、文学研究等经验事实出发做了主旨发言,随后的讨论更将主题不断...
关键词:社会科学 普遍理论 知识论 客观 信仰 
“文学人类学的中国路径与问题”:第十二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年会文学人类学小组会议综述
《文化遗产研究》2017年第2期36-41,共6页梁昭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借用原型理论重释经典、构建中国神话模型,到新世纪以来用四重证据法对神话古史进行探源,到在中外比较的视野中研究中国多民族文学与多民族文化遗产,文学人类学学者致力于以新材料、新方法、新眼光重述本土传统,并提...
关键词:比较文学 文学人类学 中国路径 
城市的空间表述冲突与新表述空间生成: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
《文化遗产研究》2017年第2期45-55,共11页邱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媒体时代的城市形象与民间叙事:以成都为个案的民俗学考察”(项目批准号17YJC850009);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新媒体时代的成都城市形象与多元表述”(项目批准号skbsh201727)的阶段性成果
宽窄巷子随成都城市空间演变到当下,被政府、商业资本、社会精英等重新进行空间表述,投入新的空间实践,生成'慢生活''最成都'的新表述空间,具有了生产资料、消费对象与政治工具的功能特性。宽窄巷子新空间的'慢生活''最成都'是一种经过...
关键词:成都 宽窄巷子 空间 表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