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研究》

作品数:266被引量:5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诗学研究》
主办单位: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最新期次:2024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诗歌考论清代诗史杜甫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作者:李平杨柏岭邓小军韩震军朱则杰更多>>
发文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舒位诗词辑考——以《同调集》为中心
《中国诗学研究》2024年第2期185-197,共13页周燕玲 吴华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域汉语诗歌史”(23AZW017);新疆师范大学青年拔尖人才项目阶段性成果
《同调集》是清代诗人舒位与龙铎的唱和集。今存《同调集》稿本编定于嘉庆五年(1800),由舒位亲笔抄录,其中收录《瓶水斋诗集》集外诗词若干首。由于《同调集》稿本成书时间早于《瓶水斋诗集》刻本,相关诗作保留着《瓶水斋诗集》刊刻之...
关键词:舒位 诗词 辑佚 《同调集》 
沈际飞《草堂诗余四集》编纂考论
《中国诗学研究》2024年第2期174-184,共11页岳淑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历代《草堂诗余》的纂刻及其词学影响研究”(21BZW013)阶段性成果
沈际飞评正的《草堂诗余四集》是明末编纂质量较高的大型通代词选,它的编纂是良心书商与专业词曲家的成功合作;专业精湛、观念相同的校勘团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其编纂目的明确,利用《别集》的加盟,实现词学理想,并尽可能做到词选与词...
关键词:沈际飞 《草堂诗余四集》 专业精湛 体现观念 选谱合一 
论宋代词乐衰落及乐与词分离的内在成因
《中国诗学研究》2024年第2期161-173,共13页凌念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词学文献整理与研究”(20&ZD275)阶段性成果
词乐虽然能增加词作的审美价值,提高词作的流传度,但这些都需要乐人的参与。一方面,随着词体的高度文人化,乐人在词创作与传播的过程中逐渐退场,词乐被演奏、演唱的场景逐渐减少,新词调也难以广泛流传。另一方面,宋人对以燕乐为主的词...
关键词:宋词 文人化 词乐衰落 乐词分离 
论章太炎对黄侃《文心雕龙》教研活动的影响
《中国诗学研究》2024年第2期146-160,共15页李平 姜周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文本修订与学术研究”(22BZW011)阶段性成果
20世纪初,黄侃留学日本,拜章太炎为师,投文请诲,日往其门,聆听师说,获益匪浅;后应北大之聘担任教授,在校讲授《文心雕龙》,并撰写授课讲义《文心雕龙札记》,被视为现代“龙学”的开创者。然而,黄侃在北大的《文心雕龙》教学和研究活动,...
关键词:黄侃 章太炎 《文心雕龙札记》 北京大学 教研 
家集编纂与文学家族的建构:以宣城梅氏为例
《中国诗学研究》2024年第2期135-145,共11页秦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梅氏诗略》与宣城梅氏家族文学的生成演变”(19YJC751035)阶段性成果
宣城梅氏家集《梅氏诗略》具有编录早、编纂者多、时间跨度大、历经续编重订等特点,是梅氏勾稽家族文学史的重要探索路径。对照梅清所编家集前集与梅冲重订本,以梅尧臣诗歌的选录数量、风格调整变化最为明显。家集对族中典范诗人作品的...
关键词:宣城梅氏 梅氏诗略 家集 
入江户——浙东诗僧东皋心越的宗教启悟与风景诗创作
《中国诗学研究》2024年第2期123-134,共12页李秉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清初诗文中的离散书写研究”(21FZWB037)阶段性成果
浙东诗僧东皋心越于明清之际离杭渡日,自此流寓长崎、传薪扶桑。至1681年心越获得幕府认可,允许入住江户。北上江户意味着正式被日本的社会与政治体系所接纳,自此心越可以周游列岛,并借由汉语诗歌的创作与中国文化体制的挪用,深入参与...
关键词:东皋心越 宗教启悟 风景诗 江户 
申涵光的理学思想与诗歌批评
《中国诗学研究》2024年第2期111-122,共12页姜晓娟 
理学思想影响了清初河朔诗派领袖申涵光的诗歌批评。在理学与诗歌的关系上,申涵光提出“真理学即真诗”的主张,他要求诗歌既要贵真尚实,抒发真性情,又要“敷情陈事而理寓焉”,达到“理学风雅,同条共贯”的境界。申涵光在继承儒家“温柔...
关键词:申涵光 理学 诗歌批评 贵真尚实 激愤怨怼 
论吴澄的以学济诗之道
《中国诗学研究》2024年第2期99-110,共12页杨万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宋明理学家‘游艺’之学与文艺思想研究”(17CZW021)阶段性成果
唐宋以来的论诗者大多认可多读书之于诗歌极其至的必要性,但在具体的作用机制上却众说纷纭。元代理学家吴澄基于对儒家内外合一之学的体认,为学诗之士提出了新的以学济诗之道。即在由学到诗之间,又分解出融液、悟入、渣滓尽化、通身明...
关键词:吴澄 诗学 理学 内外合一 以学济诗 
“唐之诗人最以摹写风物自喜”论
《中国诗学研究》2024年第2期86-98,共13页石润宏 
“唐之诗人最以摹写风物自喜”语出自宋代孔武仲自撰《芍药谱·序》,“风物”乃风光景物之义,“最”字将唐诗与先唐诗相较,道出唐诗的一大特点,即唐人更热衷于摹写风物,令该类诗歌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大量增多。此语是北宋中期文人...
关键词:唐诗 风物 宋诗 孔武仲 诗史 
三何、何刘与阴何:文学并称与何逊诗歌的经典化演进
《中国诗学研究》2024年第2期74-85,共12页刘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赋纪事文献传播与叙事结构研究”(18CZW031)阶段性成果
文学并称的变化,见证了何逊文学地位的迁移。“东海三何”是以地域、家族为依据的并称,根植于齐梁激扬名声与文史取士的社会风气。“何刘”并称是因何逊、刘孝绰曾同府共处,且诗歌皆抒写羁旅,重视声律。至天监末年,二人因境遇不同分道扬...
关键词:东海三何 何刘 阴何 文学并称 经典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