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研究》

作品数:6409被引量:36724H指数:57
导出分析报告
《上海经济研究》
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企业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济研究实证分析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作者:周振华钟祥财沈开艳韩汉君张道根更多>>
发文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城乡分工与城市空间扩张的内在矛盾与机理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上海经济研究》2025年第2期17-29,64,共14页陈建华 陈珍珍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双重互构逻辑下中国城乡关系的空间政治经济学研究”(项目编号:21BJL051)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工深化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路径。传统分工理论强调城乡分工与城市空间扩张的正向互动,但在解释二者复杂的现实互动时存在局限性。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将资本空间化与空间资本化纳入“分工深化—市场规模扩...
关键词:城乡分工 资本空间化 空间资本化 生产本地化 城市空间扩张 
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上海经济研究》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刘晓欣 桑乾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度开放下外部金融冲击应急系统研究”(项目编号:20ZDA1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把握好数字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对建设金融强国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厘清数字金融内涵基础上,探讨包含数字货币在内的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分析数字货币和虚拟资产的本质特征及运行规律...
关键词:数字货币 数字金融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风险防范 
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外延拐点的重新审视被引量:1
《上海经济研究》2025年第2期39-51,共13页丁任重 王河欢 
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顶目编号:XJ20240009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新时代背景下外延型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逐渐衰减,当前亟待探索城镇化的内涵式转型。基于理论模型推演和2000-2020年283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均证实:城市外延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倒U型拐点,而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的结构性调整...
关键词:城镇化转型 外延拐点 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 内涵式发展 
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赋能农民增收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上海经济研究》2025年第2期52-64,共13页苏群 邢怀振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生命历程视角下留守经历的长期效应与社会支持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2BJY248)阶段性成果之一。
持续有效的促进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城镇化、农户创业、财政支农—农民增收”框架,以2014-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托,在实现对农村数...
关键词:农村数字基础设施 农民增收 作用机制 异质性 调节效应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创造性破坏”——基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视角
《上海经济研究》2025年第2期65-78,共14页高波 申晨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8BJY112);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CYD-2020004)阶段性成果之一。
企业家精神所蕴含的“创造性破坏”特质,能够打破旧有技术壁垒和市场格局,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注入新的活力。基于2007-2022年上市公司层面的微观数据,探讨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以及双元创新转换的作用机制,研究发...
关键词: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创造性破坏 间断平衡双元 双元创新转换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
《上海经济研究》2025年第2期79-92,共14页韩清 陈澍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数据要素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4BJL087)阶段性成果之一。
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已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利用2013—2019年的上市公司网络招聘数据,基于任务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对招聘岗位进行常规与非常规工作分类,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通过重塑岗位任务影响企业内部...
关键词:人工智能 工作任务 常规工作 非常规工作 薪酬差距 
城市落户门槛、社会网络与农民工就业渠道
《上海经济研究》2025年第2期93-104,共12页刘启超 王亚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大城市农民工的同乡聚居研究:动态演化、形成机制与市民化效应”(项目编号:7240416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数字时代背景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机制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2AZD05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以亲缘、地缘等为纽带的社会网络是农民工实现就业的重要渠道。本文在社会互动模型基础之上,构建城市落户门槛内生化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均衡模型,理论阐释了城市落户门槛影响农民工借助社会网络渠道实现就业的机理。在理论模型基础之上,...
关键词:城市落户门槛 公共就业服务 农民工 社会网络 就业渠道 
金融结构优化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上海经济研究》2025年第2期105-116,共12页胡海峰 张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发展格局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金融结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ZD1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资本市场韧性的影响因素、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AJL01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合理的金融结构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涌现至关重要。本文以2013-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重点探讨了金融结构优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发展企业新...
关键词:金融结构优化 企业新质生产力 人力资本 融资约束 治理水平 
长三角地区债务扩张的经济发展效应:2008-2023
《上海经济研究》2025年第2期117-128,共12页赵春艳 刘志彪 
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化趋势及对我国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4&ZD055)的阶段性成果;江苏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预警监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1JDG004)阶段性成果之一。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政府债务规模的持续扩张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本研究采用2007-2023年长三角地区的4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效应。研究发现,地方...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 债务扩张 经济发展 
数字技术创新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上海经济研究》2025年第2期5-16,共12页吕康银 梁孝成 唐志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数据要素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批准号:24YJAZH103);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产业支持与协同路径”(批准号:2023ZD3);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提升吉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能力对策研究”(批准号:JL2023-1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数字技术创新可以赋能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驱动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新动力。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创新如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并探究...
关键词:数字技术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数据要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