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作品数:1549被引量:1946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阮航吴德利黄涛冯智敏黄曙光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主题:艺术产品设计传统文化文化电影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有用”与“求真”的历史戏剧观——翦伯赞佚文三篇释读
《艺术学研究》2023年第3期108-116,共9页高强 
《关于平剧改良的外行意见》《“孟姜”与“孟姜女”》以及《评周信芳的〈全本杨继业〉》是翦伯赞于1946至1947年发表在《新闻报·艺月》上的三篇佚文。在这三篇佚文中,翦伯赞一方面主张以历史戏剧的创演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服务;另一方面...
关键词:翦伯赞 《新闻报·艺月》 佚文 历史戏剧观 现实功用 
谈《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之“长”
《阿来研究》2022年第2期184-188,共5页段从学 
从2000年开始整理相关作品篇目,到最终捧出这部包括860多幅珍贵照片,长达130余万字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陈思广专心致力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基础史料工作的二十年,也正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所谓“史料学转向”蓬勃发...
关键词: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史料学 基金项目 学科化 编年史 篇目 制度化 
赵振铎先生校勘学思想与实践——纪念赵振铎先生从教七十周年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1年第2期245-254,共10页汪启明 田膂 
赵振铎先生,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文献学家,1928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先后从祖父赵少咸先生攻读语言文字学,从高明凯先生攻读语言学理论。成果遍及音韵、训诂、文字、方言、语言学史、文献学、辞书学诸领域,享誉中外学界,还完整聆听了王...
关键词:语言文字学 文献知识 《集韵》 集韵 校理 扛鼎之作 语言学史 文献学家 
卞之琳诗歌中的“距离”
《河北画报》2021年第12期175-176,共2页曲宏一 
卞之琳是3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史中的重要诗人,在他1930-1937年的创作中,“距离”总是在诗歌中反复出现。本文旨在:整理卞之琳30年代诗歌中“距离”,并探究其中反映出的诗人的性格特点、现代体验与哲学观念。
关键词:卞之琳 距离 现代意识 
地铁进站空间流线设计研究——以成都地铁为例
《设计艺术研究》2021年第2期52-57,共6页谢雯雯 支锦亦 张钒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B1201103-11)
本文对地铁进站空间客流流线设计问题进行研究,以成都地铁进展空间为例,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量化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进站空间形状、设备布局与客流流线间的关系以及存在问题,探讨了流线设计的内在规律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成都...
关键词:地铁站 流线设计 空间布局 成都地铁 
《祝福》:“祥林嫂之问”与“鲁迅思想”的发生被引量:6
《文学评论》2021年第2期187-196,共10页段从学 
"反封建"和"反抗绝望"是解读《祝福》的两种通行思路,但从作为"真问题"的"祥林嫂之问"入手,或可另探新途。《祝福》的第二次"归乡书写"开始了鲁迅既批判传统,又批判青年的精神历程,让鲁迅打破进化论的束缚,挣脱了"历史中间物"身上的"有...
关键词:鲁迅 《祝福》 现代性 因果史观 
胡应麟诗学体系建构中的画论元素被引量:1
《文学遗产》2021年第2期142-153,共12页魏刚 
四川省“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巴蜀地区‘八景’诗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DFWH-2020-001);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年度项目“《全蜀八景诗》编纂”(项目编号SC20C047)阶段性成果
胡应麟在诗学批评中曾援引大量画论元素论诗:在境界方面,以"神韵"概念表达出诗歌在文本形态、情感张力、审美意境三个方面所应具有的美学形态;在典范方面,以"品第"方式推举出时代典范以及诗人或诗歌的个体性典范;在技法方面,不但以绘画...
关键词:胡应麟 诗学体系 画论元素 三位一体 
教新诗写作,我必须成为读者
《诗歌月刊》2020年第8期71-74,共4页周东升 
一教了十多年的新诗写作(写作课的一部分),我一直面临着这样的困惑: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问题,它们如影随形地纠缠着我,时时令我力不从心。我呢,不停地回答它们,不停地变换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直到今天,也没发现有什...
关键词:新诗写作 写作课 内容和方法 教科书 
“现代文学”和“现代中国”相互敞开被引量:1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9年第5期54-57,共4页段从学 
就像开端的创造者不能控制并决定亚当、夏娃的最终选择一样,发生学的源头和开端,也不可能控制和决定新文学的历史走向。事实正如穆旦《诗八首》所说,真正的创造者不断地'添来另外的你我/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才有了我们的'现代文学'。'...
关键词:现代文学 本质化 主体性 
情欲、命运和破碎的社会学之歌——论《大渡河支流》的主题和人物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35-48,共14页段从学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抗战大后方文学史料数据库建设研究”(2016ZDA191)
《大渡河支流》不是冯雪峰所说的描写和暗示农村地主阶级及其封建剥削制度必将走向崩溃的社会史诗,而是发生在"五四"个性解放思想框架里的女性命运悲歌,一首抒情史诗。但在具体的写作中,诗人又受到了四十年代中后期的中国社会现实的影响...
关键词:抗战文学 《大渡河支流》 冯雪峰 女性命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