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学院法学院

作品数:157被引量:382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张家勇曾青邓建民鲍志才杜敏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主题:民族区域自治法法治法律列宁民族区域自治更多>>
发文期刊:《政法论丛》《安顺学院学报》《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民委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司法本质的法理分析
《凉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53-55,共3页李梅 
司法现代化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司法现代化必须转变旧有的司法观念,对司法的本质、功能、运作及司法活动的固有规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定位,按照司法自身的规律和特征重新进行权力配置,转化司法职能,完善司法程序,使司法权回...
关键词:司法本质 法理分析 权力配置 司法职能 司法程序 司法权 司法理念 
中国ADR方式兴起原因之探析
《凉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62-64,共3页寇晓燕 
ADR方式是当今世界各国盛行的民事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中国ADR方式的兴起既受传统法文化儒家"无讼"、"和为贵"思想的影响,也是解决现代司法制度面临的危机与困境的有效途径,ADR方式并非对法治的否定,而是现代法治国家走...
关键词:中国 ADR方式 民事诉讼制度 非诉讼纠纷 解决方式 法制现代化 
论民事责任中的因果关系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第2期107-112,共6页唐烈英 
本文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民事责任中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探讨,着重论述了民事责任中因果关系的主要特征,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条件与原因的区别,多因一果情形下,民事责任的划分。
关键词:民事责任 因果关系 客观性 必然性 法律性 原因 结果 
二元社会结构与法治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10-11,共2页姚艳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逐渐分离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在法治进程中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与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的适度干预与调节可体现为“大家服从的法律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
关键词: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法治 
从形式到内容--列宁对法的本体的认识路径
《凉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41-43,共3页吴东 
从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来研究和分析法的本质和规律是列宁的一个主要的方法论贡献.本文简要地叙述了列宁如何运用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的方法,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法的本体进行探索,指出既要克服形式主义的观点,深入法的客观内容中去...
关键词:列宁 主观形式 客观内容 法律 本体 
赫拉克利特的法哲学思想初探
《凉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44-46,共3页王华胜 邵银 
法哲学产生于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可以说是第一位法哲学家.他讨论了法的本源本质,进而阐述了法的价值作用以及为法律而战斗的要求,初步涉及了法哲学的几个基本问题,他的思想对后世的法哲学的发展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关键词:赫拉克利特 法哲学 本源 本质 法律 作用 
2003年法理学年会印象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177-179,共3页陈卯轩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换届会暨 2 0 0 3年年会就“社会转型与法治发展”进行了讨论 ,其中许多命题或论证具备相当的启发性。笔者从该年会中对宪政理论、法治与德治、法治运行、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与政治文明等相关问题予以综述。
关键词:宪政 法治与德治 政治文明 
论法治与人性被引量:4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272-275,共4页邓建民 杨汉国 
社会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设之上的 ,法律是针对恶制定的。市场经济特殊的运行规则导致人性趋“恶” ,这使得现代社会法治成为必须。人对自身认识的理性化 ,使得法治成为可能。
关键词:人性 社会秩序 市场经济 法治 社会制度 法律 
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新论被引量:3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0期12-16,共5页唐烈英 
作者指出了法学界物权行为无因性肯定说与否定说两种主张的缺陷 ,从债权有效行为 ,物权行为有效或无效 ;债权行为无效 ,物权行为有效或无效四种具体情形入手 ,从新的视角论证了物权行为都不以债权行为为原因的见解 ;
关键词:物权行为 物权行为无因性 债权行为 
无权处分的规制形式——以《合同法》第51条的解释为中心被引量:3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0期17-24,共8页张家勇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 5 1条 ,是合同法颁行后民法学界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学者之间的不同见解乃因所持解释前设不同 ,即对无权处分制度是通过债权行为 ,还是通过物权行为进行规制有不同立场。通过利益调和功能的比较 ,以及债权行为无...
关键词:无权处分 无权处分行为 债权行为 处分行为 《合同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