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

作品数:27被引量:4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杨力林涛陈琳齐霜凝黄飞立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电子电信更多>>
发文主题:合唱指挥指挥家歌剧乐队指挥交响乐队更多>>
发文期刊:《当代音乐》《北方音乐》《中国音乐教育》《音乐创作》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狂欢与日常 布里顿《仲夏夜之梦》的音乐叙事与空间隐喻
《中国戏剧》2023年第11期94-96,共3页朱承佳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于1595年完成的喜剧《仲夏夜之梦》,以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带给人们“真正的哲学家的笑”。“它产生于事物的极端伟大和无限渺小之间的对比”(1),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
关键词:《仲夏夜之梦》 威廉·莎士比亚 幽默诙谐 浪漫主义色彩 布里顿 空间隐喻 音乐叙事 艺术风格 
《总谱读法》的价值与思考
《当代音乐》2021年第1期90-92,共3页孙郑音 
《总谱读法》是从事指挥、作曲专业工作人员以及学习者必须具备的技能,通过《总谱读法》阅读总谱,能够快速了解作品的整体创作风格与特点;通过《总谱读法》的系统训练,能够使我们掌握各种移调乐器的读谱以及不同乐器组合的读谱与弹奏,...
关键词:《总谱读法》 移调乐器 总谱分析 
武满彻的生平与创作
《北方音乐》2020年第6期75-76,共2页沈浩 
武满彻是日本和东亚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本文通过对武满彻的生平、创作和美学进行简要的介绍,对这位作曲家的创作面貌进行勾勒,期望对中国新音乐有所借鉴。
关键词:武满彻 生平 作品 美学 
金声玉振 绍往开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快板乐章中的副部主题被引量:1
《北方音乐》2020年第4期241-242,共2页孙郑音 
在奏鸣曲式结构作品的呈示部中,主部主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副部主题作为主部主题的对比,其与主部的结构关系、调性关系、材料关系、旋律走向关系、和声序进关系以及伴奏织体方式等方面,从古典乐派早期的以对比中的统一性为主逐渐走向...
关键词:副部主题 传承与演变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 
走向世界舞台 挥出华美乐章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7-9,共3页陈琳 
一、专业和人才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指挥教学历史最悠久的系。长期以来曾作为中国唯一的指挥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享誉中外的优秀指挥家,始终秉承'中国最好,世界一流'的办学理念为中国指挥学科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重大...
关键词:指挥家 一带一路 合唱指挥 歌剧艺术 音响艺术 
对瓦格纳《齐格弗里德牧歌》唱片的分析与研究——六个版本的唱片比较分析
《音乐创作》2018年第6期148-150,共3页孙郑音 
理查德·威廉·瓦格纳(Richard Wilhelm Wagner,1813-1883)德国歌剧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以"无终旋律"以及"主导动机"的等手法对传统歌剧进行了改革,使浪漫主义歌剧达到了顶峰。《齐格弗里德牧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其宁静、深情的...
关键词:瓦格纳 《齐格弗里德牧歌》 唱片 比较分析 
音乐基本要素对于音乐创作的影响
《音乐创作》2017年第7期122-123,共2页孙郑音 
音乐创作所包含的技法不仅仅是作曲理论《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配器》四大件中所涵盖的内容,而是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综合作用,同时,音乐创作技法的发展是随着音乐基本要素的变迁与发展而进行的。在音乐...
关键词:音乐创作 音乐基本要素 发展与变迁 
以歌声为纽带 传播中国声音和中国故事被引量:1
《北京教育(德育)》2017年第10期16-16,共1页杨鸿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的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教师,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专业音乐院校与国民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应该怎么来理解?'在学习习总书记报告的过程中,我找到了...
关键词:国民音乐教育 中国声音 
合唱唱的是文化、哲学与信仰——访指挥家杨鸿年被引量:7
《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10期117-127,共11页赖嘉静 
杨鸿年简介中国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终身学术委员、指挥系教授,中国合唱协会及中国合唱联盟艺术顾问。他于1983年创建了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并担任该团艺术指导及首席指挥。23年来,杨鸿年率领中国交响乐...
关键词:指挥家 杨鸿年 音乐家 合唱指挥 杨老师 乐队指挥 中国合唱 合唱训练 音乐会 文娱活动 中央音乐学院 信仰 哲学 社会科学 
定制设计——剧院建设热潮后的思考
《建筑技艺》2015年第12期78-87,共10页孙宗列 吴江 赵书成 俞峰 武晟 景泉 卢向东 朱轶蕾 姜涛 周茜 Alain Tisseyre 
当前,我们共同经历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快速崛起,面貌焕然一新,回首近三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业内设计师们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同感,我们的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建筑过于注重地标和形式,其中不乏一些不适用和短命的建筑。以剧院...
关键词:定制设计 大剧院 城市化进程 艺术家 城市形象 设计师 社会 面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