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大

作品数:94被引量:23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王腊生冯惟珠姜道远凌启鸿张弛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主题:人民民主全过程法律企业城市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父亲的“文化缘”
《世纪风采》2025年第2期41-43,共3页陈惠萍 陈黎平 
我的父亲陈德先,1916年1月23日出生在井冈山脚下的泰和县,1929年加入红军,参加过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和东征作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率部参加了临沂、泰安、宿北、沙土集、洛阳、鲁南、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1955年...
关键词:解放战争时期 中央苏区 军旅生涯 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 少将军衔 泰和县 戎马一生 
在科技教育人才一体推进中发展新质生产力
《唯实》2024年第10期72-74,共3页张炜炜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新发展理念”到“高质量发展”再到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充分展现了以习...
关键词:科技体制 教育体制 新发展理念 高科技 新质 因地制宜 意义和方法 全国两会 
加强改进人大工作 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群众》2024年第18期38-40,共3页黎堂斌 
今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7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要发...
关键词: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 坚持和完善 制度载体 加强改进 新征程 民主 现实体现 
强化新质生产力的“绿”意被引量:1
《群众》2024年第9期14-15,共2页邱云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
关键词:绿色生产力 集体学习 绿色转型 高质量发展 新质 内在联系 
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群众》2024年第8期32-33,共2页 
今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 坚持和完善 政治制度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历史性成就 新时代人 新理念 
毛泽东与党内请示报告制度的确立
《群众》2023年第22期60-61,共2页朱有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请示报告制度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工作机制,也是组织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要工作进展情况等及时请示报告,是党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政治纪律。这条政治纪律...
关键词:组织纪律 请示报告 政治纪律 民主集中制 党内请示报告制度 工作进展 中国革命和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 
以立法保障和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民主与法制》2023年第16期11-11,共1页王腊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法治建设的紧密联系,这对包括立法工作在内的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保障 法治轨道 法治建设 立法保障 守正创新 重大战略部署 新征程 
立法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四维之要
《法治现代化研究》2023年第1期54-65,共12页王腊生 刘世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立法是为国家定规矩、为社会定方圆的重要政治活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的重要举措。在立法工作中践行全过程人民...
关键词:立法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举措与路径 
在地方立法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群众》2022年第19期34-35,共2页王腊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指引和遵循。在地方立法工作中坚持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充分认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意义,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对地方立法提出的各项要求,...
关键词:民主立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精准施策 有效路径 全面掌握 对标找差 习近平总书记 践行 
“如怨如慕”在“慕”不在“怨”——对苏轼《赤壁赋》“如怨如慕”注释的看法
《文史知识》2022年第8期127-128,共2页袁功民 
笔者目前所见对苏轼《赤壁赋》“如怨如慕”一句有注或不注两种情况。注者如徐中玉《国学大讲堂·苏东坡文集导读》释为“像哀怨,像眷恋”,王水照、聂安福《苏轼散文精选》释为“像是哀怨,又像是眷恋”,张志烈、张晓蕾《苏轼选集》释为...
关键词:王水照 苏轼诗 曾枣庄 刘乃昌 《赤壁赋》 徐中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