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江钨新型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作品数:17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领域:冶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发文主题:铜杆精炼再生铜废杂铜更多>>
发文期刊:《科技资讯》《常州工学院学报》《农业技术与装备》《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光谱分析的铜产品纯度高效检测技术研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4年第11期098-101,共4页谢信康 
随着铜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电力等行业,铜产品纯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性能及可靠性。为适应高效,准确纯度检测的需要,光谱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测快速等优点而成为一种重要方法。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铜产品纯度的技术要求,并详...
关键词:铜产品 纯度检测 光谱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 
再生铜直接利用工艺中的难点与解决对策
《世界有色金属》2024年第21期10-12,共3页罗文 
再生铜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是铜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针对再生铜直接利用面临的原料质量不稳定、熔炼控制困难、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技术难题,提出了优化预处理、改进熔炼工艺、强化精炼与合金化耦合的系统解决方案,并结合典型应...
关键词:再生铜直接利用 绿色冶金 工艺优化 
废杂铜直接制杆产业化成套技术被引量:1
《铜业工程》2024年第3期119-130,共12页饶勇平 张深根 林映春 丁云集 黄崇祺 欧惠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C10B01)资助。
中国废杂铜约94%用于再生铜杆,但存在废杂铜分类回收体系及渠道不规范、制杆技术和装备落后、评估标准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以致再生铜杆品质不高。本文针对上述难题,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支持下,通过产学研合作,历经十年,研制出废...
关键词:废杂铜 再生制杆 冶金炉组 高值利用 精炼 
中国废杂铜火法精炼直接再生制杆的前世今生——纪念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10周年
《常州工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32-34,共3页黄崇祺 饶勇平 
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赣州江钨新型合金材料有限公司、上海电缆研究所和中铜锐浩(北京)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废杂铜直接制杆技术开发与示范”。该项目组在引进原有的FRHC(火法精炼高导电铜)技...
关键词:废杂铜 FRHC 技术创新 FRHC铜杆 
有色冶金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模式创新探讨被引量:1
《冶金管理》2019年第7期123-124,共2页黄俊 
有色金属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做好有色金属产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这对于我国的工业进步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在不断深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色金属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壮大,管理进步与提升十分的...
关键词:有色金属企业 机械设备 管理模式 创新 
我国再生铜冶炼行业现状、技术发展趋势及污染预防对策被引量:6
《冶金管理》2019年第1期5-5,共1页张代荣 叶少军 
我国在铜资源的使用上始终存在资源短缺与消耗量大的矛盾问题,为了缓解这项矛盾,企业应当重视再生铜的发展与利用,再生铜不仅能够实现铜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本文主要阐述我国再生铜冶炼行业现状、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污染预...
关键词:再生铜冶炼 行业现状 技术发展趋势 污染预防 
数控车削零件径向尺寸精度的保证方法
《时代农机》2016年第8期21-22,共2页漆峰 曾珍 
文章介绍了数控车削零件径向尺寸精度的重要性及目的,并以华中世纪星22T系统数控车床为例阐述了径向尺寸精度保证方法及具体的操作流程,充分体现径向尺寸精度控制在提高合格率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数控车削 径向尺寸精度 刀具磨损 
浅析氧含量对铜杆电气、机械及加工性能的影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16年第2期00223-00223,共1页叶少军 
利用机械和电气性能的相关调试手法,对铜杆的不同含氧量进行探索,进而提取出关于含氧量多少会对铜杆产生性能阻碍的可能性,同时找出可以有效防控的相应策略。本文从氧含量对铜杆电气、机械加工性能的影响作为出发点,用具体实验分析的方...
关键词:铜杆检测 含氧量 性能 控制 
浅谈中国铜冶炼技术进步与发展趋势被引量:3
《山东工业技术》2015年第20期11-11,共1页漆峰 
我国是铜资源短缺的国家,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铜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这就促使我国逐渐加大铜冶炼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近些年来,世界铜冶炼技术工艺发展迅速,我国铜冶炼工艺技术也不断发展进步,本文重点介绍了中国国内铜冶炼技术进步...
关键词:铜冶炼 技术进步 发展趋势 
从含银酸浸液中回收银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湿法冶金》2014年第2期118-120,共3页胡良辉 曾斌 余攀 毛永星 
福建省区域科技重大合作项目(2011H4025)
研究了从某含银酸浸液中回收银,考察了沉银试剂类型及加入量、反应温度、体系pH、反应时间对银回收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优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用量为15%、反应温度为70℃、体系pH为2.0、反应时间9h条件下,银回收率...
关键词:饱和亚硫酸钠溶液 含银酸浸液  回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