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品数:573被引量:477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周鼎吴鹏栗嘉忆金艳龚敏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主题:艺术绘画美术教育美术苗族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蜡染手工艺当代传承发展研究
《艺术教育》2025年第4期67-71,共5页龙英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蜡染手工艺当代复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项号:21XMZ015。
传统手工艺在当代传承发展的研究应当重视时空发展节点的要素变化,遵循规律,总结其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发展经验及特征,以形成可以指导实践的理论及对策。我国蜡染手工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承,最早可追溯到秦汉之前,唐代时工艺水平达...
关键词:蜡染手工艺 非遗 传承与发展 乡村振兴 
浅析工笔人物中“线”的艺术魅力
《收藏与投资》2025年第2期87-89,共3页毕友丽 张欣 
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重要的一类传统绘画形式,线条成为构成工笔人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代变迁,绘画形式变得多种多样,线条不再那么受重视,因此,本文就线条在中国画工笔人物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同时从多角度出发,对中国画工笔...
关键词:工笔人物 重要性 线条魅力 艺术特点 功能 多样性 
保罗·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作品分析
《收藏与投资》2025年第2期151-153,共3页唐媛 
保罗·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是一幅极具哲理的作品,创作于1897年。高更的这幅画以这三个终极的哲学问题为作品标题,通过运用神秘的东方文化色彩和原始主义去描绘生命的周期,引导人深思生命意义。这幅画通过象...
关键词:保罗·高更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艺术价值 
中国当代油画的民族化探索与文化自信
《炎黄地理》2025年第2期179-181,共3页欧阳雨舟 
自19世纪末油画艺术传入中国以来,它便在中国艺术领域占据了独特的地位。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对外开放的深化,中国油画在吸收西方的艺术技法和表现手法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彰显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色的挑战。进入21世纪,特别是在中国...
关键词:中国当代油画 民族化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油画艺术 文化自信 艺术技法 19世纪末 21世纪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美术的融合与创新——以赵无极为例
《炎黄地理》2025年第2期191-193,共3页梁爽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美术的融合与创新已成为艺术领域探索的重要议题。在传承传统艺术精神的同时,艺术家们也利用现代技术进行艺术表现的革新,这种融合与创新促进了当代艺术的多元发展。文章阐述了中国...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艺术精神 当代美术 创新实践 赵无极 融合与创新 多元发展 传统文化底蕴 
生命游丝——梁绍基艺术创作研究
《美术文献》2025年第1期59-61,共3页龙倩 
梁绍基的艺术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妙的意象内涵深受当代鉴赏者的赞赏,是社会变革的见证,其中的艺术精神为当代艺术提供了独特的艺术灵感。文章旨在研究和深入理解梁绍基的蚕丝艺术作品,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从艺术特点、文化内涵和...
关键词:生命游丝 梁绍基 艺术作品 
王书蝶作品
《传媒》2025年第2期I0012-I0012,共1页王书蝶 
张欣作品
《传媒》2025年第2期I0012-I0012,共1页张欣 
工笔画《儿女情长》绘画风格解读
《收藏与投资》2025年第1期122-124,共3页王书蝶 
陈治、武欣的绘画题材是以平凡生活与平凡人的情感为基调,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在画面中加入自我感悟,展现世间温情与时代风尚。本文针对陈志、武欣的作品《儿女情长》所体现的传统与当代融合的中国主流价值尺度特征,对该作品的绘画风格...
关键词:陈治 武欣 《儿女情长》 艺术价值 
邹清蝶作品
《传媒》2025年第1期I0006-I0006,共1页邹清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