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文学院

作品数:20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张华陈碧峰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主题:散曲意识形态文学惯例文学审美效果更多>>
发文期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研究》《文史知识》《教育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周作人与张爱玲:《亦报》空间的“互动”被引量:2
《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第6期51-58,共8页巫小黎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亦报>作家研究"(12YJA75106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亦报>作家群研究"(GD11CZW08)阶段性成果
若不是在《亦报》空间,很难想象,周作人和张爱玲会有什么关联。隔着两代人,并不是他们交往的屏障和壁垒,这是常识。品味、志趣、学识和做派等价值层面的距离,才是他们不能成为朋友的关键性因素。所以,会有学者依据《知堂集外文(...
关键词:“互动” 张爱玲 周作人 空间 “对话” 《十八春》 价值层面 随笔 
看客与戏子的双重批判——论鲁迅启蒙观、文艺大众化理念与戏台文化之关系被引量:3
《天府新论》2013年第1期143-147,共5页曾令霞 
用"看客"这个中心词汇来进行国民性批判是鲁迅前期创作的重点,并由此彰显他的"启蒙"及"立人"思想。后期的鲁迅将眼光从台下移到了台上,以梅兰芳为主的"戏子"成为其集中批判的对象。围绕着"戏台"这个"台上""台下"的二重结构,鲁迅进行了"...
关键词:戏台 看客 戏子 启蒙与大众化 士优同源性 
黄松坚对中国陶艺仕女造型的传承与创造──以《春夏秋冬》的评价和创作史为个案
《文化遗产》2011年第3期148-152,共5页姚朝文 
广东省07年度社科基金项目《被文本诗学遮蔽的非文本诗学与文艺生态的和谐建构》(项目批准号:07J08)的阶段性成果
《春夏秋冬》是研究石湾仕女或贴塑陶瓷艺术的代表,厘清其自身的成长历程和它在石湾陶塑历史上继承与创造的足迹别具意义。石湾陶瓷艺术至少在人物、动物、器皿、微塑盆景等领域,都有一批批巨匠杰作和艺术群体现象值得深入细致地抉微钩...
关键词:黄松坚 陶艺 仕女 《春夏秋冬》 
《亦报》视窗里的周作人被引量:1
《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8期82-84,共3页巫小黎 
关键词:周作人 1949年 南京 上海 
张爱玲《亦报》佚文与电影《太平春》的讨论被引量: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6期180-188,共9页巫小黎 
《年画风格的〈太平春〉》是1950年张爱玲发表在《亦报》上的一篇影评,文章以"一个划时代的作品"赞誉电影《太平春》。主流媒体的评价却与此大相径庭,导演桑弧还就此公开检讨并作自我批评。关于《太平春》的讨论是新政权建立后,文化市...
关键词:《亦报》 张爱玲 桑弧 《太平春》 知识生产机制 转型 
黄娥《仕女图》与“三妇艳体”——兼论文学史上的群体排列描写现象
《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2期83-86,共4页万伟成 贺仁智 
黄娥《仕女图》以曲记画,其体甚新。它吸收了《尚书.顾命》"一人"、"一人"的排列叙述方法,而摒弃其滞拙与枯槁;吸收了民歌及文人拟作"三妇艳体"写法,而摒弃其狭邪与庸俗;吸收了韩愈《画记》与《南山诗》的赋法技巧,摒弃其光怪陆离与雄...
关键词:散曲 黄娥 仕女图 
关于“赚”与“套”之关系的重要资料考辨及其他被引量:5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78-80,共3页赵义山 
周密《癸辛杂识》中保存着一条关于“唱赚”的重要资料,由该条资料可知“赚”作为“套曲”体,是以“套”记数的,元曲中“套数”的称名与之有直接关系。无论南曲、北曲,其“套数”都是对“赚”体的直接借用。
关键词:唱赚 套数 元曲 北曲 南曲 周密 《癸辛杂识》 
论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生自学品行的培养路径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8-10,共3页董馨 陈碧峰 
函授生自学品行的培养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面授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上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能培养函授生的自学品格;知识与方法并重能提升函授生的自学欲望;教学中目标与责任的相契能保证函授生的自学效果。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函授生 自学品行 培养路径 
黄峨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中国散曲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韵文学刊》2006年第2期107-108,共2页万伟成 贺仁智 
关键词:学术研讨会 第八届 研讨会综述 黄峨 散曲 中国 会议 
明散曲发展历程之重新认识被引量:4
《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168-177,共10页赵义山 
从晚明以来,人们多以嘉靖前后为界,把明散曲发展史分为前后两期;或再将“前期”一分为二,构成前、中、后三期;这两种划分都较粗略,难以清晰地揭示明散曲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作者在进行明散曲作家个案和群体研究的基础上,考察明代社会...
关键词:明散曲 散曲史 南北曲 分体断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