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

作品数:283被引量:51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徐海容段观宋朱卫兵张斌华戴姝英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主题:碑志文明代大学生文化现代汉语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英藏未定名《妙法莲华经》汉文写本残片缀补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2023年第2期125-163,共39页张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敦煌《妙法莲华经》汉文写本整理与研究”(项目号:20YJC730008);东莞理工学院科研启动专项经费项目“敦煌汉文佛经文献缀合整理与研究”(项目号:GC300501—149)阶段性成果。
敦煌本《妙法莲华经》存有三译,其中鸠摩罗什译本与崛多、笈多校订《添品妙法莲华经》差异不大,整理研究时常难以甄别。英藏敦煌文献编号S.8400后《妙法莲华经》部分多属缺题残片,难以确定其经文归属。今将敦煌《妙法莲华经》汉文写本...
关键词:敦煌 《妙法莲华经》 缀合 英藏 未定名 
明钱穀《纪行图册》张复《水程图》之大运河现地研究与GIS呈现(之四)
《数字人文研究》2023年第4期78-128,共51页简锦松 廖泫铭 王勇 张淑君 唐宸 严程 谢定紘 
钱榖《纪行图册》以王世贞隆庆四年(1570)六月《适晋纪行》为蓝本,绘成仓山小祗园至扬州扬子桥三十二幅;张复《水程图》因王世贞于万历二年(1574)二月入领太仆之役,附舟而北,绘成邵伯至通州水程五十二幅。两卷皆以写实为之,在明人画中...
关键词:数字人文 明代大运河 现地研究 钱榖《纪行图册》 张复《水程图》 
明钱榖《纪行图册》、张复《水程图》之大运河现地研究与GIS呈现(之三)被引量:2
《数字人文研究》2023年第3期59-128,共70页简锦松 廖泫铭 王勇 张淑君 唐宸 严程 谢定纮 
钱榖《纪行图册》以王世贞隆庆四年(1570)六月《适晋纪行》为蓝本,绘成仓山小祗园至扬州扬子桥三十二幅;张复《水程图》因王世贞于万历二年(1574)二月入领太仆之役,附舟而北,绘成邵伯至通州水程五十二幅。两卷皆以写实为之,在明人画中...
关键词:数字人文 明代大运河 现地研究 钱榖《纪行图册》 张复《水程图》 
明钱榖《纪行图册》、张复《水程图》之大运河现地研究与GIS呈现(之二)
《数字人文研究》2023年第2期50-115,共66页简锦松 廖泫铭 王勇 张淑君 唐宸 严程 谢定纮 
钱榖《纪行图册》以王世贞隆庆四年(1570)六月《适晋纪行》为蓝本,绘成仓山小祗园至扬州扬子桥三十二幅;张复《水程图》因王世贞于万历二年(1574)二月入领太仆之役,附舟而北,绘成邵伯至通州水程五十二幅。两卷皆以写实为之,在明人画中...
关键词:数字人文 明代大运河 现地研究 钱榖《纪行图册》 张复《水程图》 
明钱谷《纪行图册》、张复《水程图》之大运河现地研究与GIS呈现(之一)
《数字人文研究》2023年第1期50-60,共11页简锦松 廖泫铭 王勇 张淑君 唐宸 严程 谢定纮 
钱谷《纪行图册》以王世贞隆庆四年(1570)六月《适晋纪行》为蓝本,绘成仓山小祗园至扬州扬子桥三十二幅;张复《水程图》因王世贞于万历二年(1574)二月入领太仆之役,附舟而北,绘成邵伯至通州水程五十二幅。两卷皆以写实为之,在明人画中...
关键词:数字人文 明代大运河 现地研究 钱谷《纪行图册》 张复《水程图》 
元白碑志文刍议
《唐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1期155-167,共13页徐海容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唐宋文化转型与碑志文研究”(编号18YJA751034)的阶段性成果
元白的碑志文量丰质优,在创作观念上倡导儒学的经义道统,强调文章的政教功能;在行文思想内容上反对国家离乱,追求王政一统和中兴,具体表现为反对藩镇割据,歌颂忠臣烈士、弘扬民本政治,推崇风清气正的吏治风气等。为配合文体运动,元白在...
关键词:元白 碑志文 文体革新 
唐代碑志中的盛世图景和书写策略
《唐都学刊》2021年第5期18-23,共6页徐海容 
教育部规划基金:“唐宋文化转型与碑志文研究”(18YJA751034)阶段性成果。
唐代碑志创作围绕盛世建设而展开,经历了说教、颂美及宣导三个发展历程。自唐太宗至唐玄宗年间,盛世之梦由希冀成为现实,碑志创作充满赞颂国富民强的盛世图景描写,其书写策略主要表现在讴歌帝唐政治体制的先进性、改革开放的强国措施及...
关键词:唐代 碑志文 盛世图景 刚健宏丽 书写策略 
碑志文谀墓的文化意蕴——以汉代碑志为中心被引量:1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75-80,共6页徐海容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唐宋文化转型与碑志文研究”(18YJA751034).
碑志文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体,经历了一个从应制之文到文学之文的转变。而“谀墓”传统源远流长,汉代碑志文“谀墓”有着鲜明的现实应用性,与文人弘扬社会公理、维系文道士心、展现个人的操守和诉求等密切相关。“谀墓”是社会生活中人...
关键词:碑志文 谀墓 政治斗争 颂美铭功 
盛唐文馆学士碑志文平议——以张说为中心
《唐史论丛》2018年第2期90-103,共14页徐海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学制度研究”(编号:17ZDA238)阶段性成果
奉诏应制是唐代文馆学士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其主要文学活动形态。长期以来,学界将学士纳入“宫体文学”“御用文人”的研究范畴。故在围绕“宫体”构建的文学话语体系中,帝王成为文学活动的中心,学士往往被视为附庸,其主体性亦多被忽...
关键词:碑志文 
碑志文的定型及相关问题被引量:1
《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118-124,共7页徐海容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代碑志文研究"(15FZW010)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先秦时期,已出现了碑。两汉以来,碑志文发展兴盛,这其中蔡邕为碑志文的基本成型作出了贡献。此后,韩愈借文体改革之机,对传统碑志文予以变革,使得散体碑志文风行一时,而欧阳修扇扬余烈,提出简而有法的写作准则,又大力创作新式碑志文...
关键词:碑志 文体形态 韩愈 定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