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作品数:87被引量:588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刘明澜焦杰孙克仁廖乃雄汪启璋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主题: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音乐音乐文化音阶更多>>
发文期刊:《民族艺术》《音乐研究》《人民音乐》《上海艺术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委E研究院-上海高校网格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旋宫理论与模式转调爵士实践跨越千年的相逢——对约翰·寇垂恩晚期音乐构思和提拟来源的新认知被引量:2
《音乐研究》2021年第5期89-103,共15页 余思韵(译) 周勤如(校订) 
萨克斯管大师约翰·寇垂恩,在20世纪60年代实践螺旋式模式转调爵士并手绘谜图加以解释。西方理论家对寇垂恩的研究一直陷在东方神秘主义的范畴,直到作者引证京房六十律旋宫图和有关四五度转调概念,才发现中国旋宫理论与模式转调爵士实...
关键词:旋宫 模式转调爵士 京房六十律 寇垂恩谜图 
语词与历史:晚清民国新疆行记中的“偎郎”被引量: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52-59,共8页徐欣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课题“从音乐观到民族观:晚清民国西北行记中的少数民族音乐”阶段性成果。
清末民初的新疆行记中大量关于音乐活动的记载,不仅仅是考察近代历史中的音乐与当代之间关系的凭据,也为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历史文化交往提供了可能。在记录中出现最多、描述也最为详尽的是歌舞"偎郎"(或写作"秧哥子慰郎"等),这个...
关键词:新疆行记 偎郎 维吾尔族歌舞 
草原上的他者--西方人的蒙古音乐考察及民族志写作被引量:2
《中国音乐》2021年第3期60-70,共11页徐欣 
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采风四十年:当代西方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考察与研究”(项目编号:20YJC760113)的阶段成果。
从13世纪的旅行探险,直至20世纪末富有学科意识并以民族志写作为目的的实地考察正式登场,西方人认识蒙古音乐的历史是漫长的。作为第一批冷战后踏入蒙古草原的西方学者之一,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卡罗·帕格将她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以及中国前...
关键词:卡罗·帕格 蒙古人的音乐、舞蹈和口头演述 表演民族志 
钱仁康对俄文和声教材汉译的贡献和影响——《推荐〈和声学实用教程〉》学习札记
《音乐生活》2021年第5期10-14,共5页彭程 
我国译自俄文的音乐理论文献数量比较多,其中和声学教材的翻译出版也非常引人瞩目。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阿连斯基、斯克列勃科娃与斯克列勃科夫、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材编写小组(由斯波索宾、杜波夫斯基、叶夫谢耶夫、索科洛夫组成,简称"小...
关键词:翻译出版 索科洛夫 科萨科夫 俄罗斯作曲家 和声学教学 钱仁康 文献数量 科娃 
论现代音乐的聆听与通感——以第九届“百川奖”决赛颁奖音乐会为例
《人民音乐》2021年第5期17-21,共5页严逸澄 
当面对一场陌生的当代器乐音乐会,我们能听到什么?这样的叩问,对于尚处于经典化构建过程中的现代音乐欣赏来说是不陌生的。尤其当执笔者尚不出名,没有更多作品或背景资料可作旁注时,问题就显得愈发无法回避。对此,已经举办九届、历经十...
关键词:上海音乐学院 倍大提琴 现代音乐 器乐音乐 音乐欣赏 执笔者 背景资料 经典化 
红色管弦乐的“经典化”启示——聆听《红旗颂》被引量:1
《上海艺术评论》2021年第2期14-16,共3页许首秋 
20世纪60年代,中国乐坛曾涌现出一大批交响化的颂歌类作品,直到今天仍然广受认可,同时活态存在的作品却寥寥无几。其中,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可谓是为数不多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典之作。1这部作品的音响成功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
关键词:中国乐坛 经典化 审美代沟 管弦乐 交响化 
21世纪前20年俄罗斯学院派多媒体作品研究——以伊·克法利季斯与尼·波波夫为例
《音乐研究》2020年第6期128-137,共10页 彭程(译) 夏云静(译) 孙宁(校) 
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合作课题“俄罗斯当代电子音乐创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1世纪初的欧洲音乐,出现了一个新的方向,对此,需要进行理论性研究与实践性分析。在很多音乐学术文献中,该方向被称为Multimedia,其字面意思是“多媒体”。这一术语本身所展现出的多义性需要大量的研究来阐释。比如,在尼古拉斯·库克(Ni...
关键词:多媒体 斯克里亚宾 波波夫 戴维森 理论性研究 英文著作 尼古拉斯 勋伯格 
雅歌华章 盛世青编——“中国艺术歌曲研究大系”首批出版与选题研讨会会议综述被引量:1
《音乐生活》2020年第12期32-34,共3页秦瑞澜 
2020年10月21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艺术周"期间,由上海音乐学院科研处、音乐研究所及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共同承办,在上音歌剧院举行了"‘中国艺术歌曲研究大系’首批出版与选题研讨会"。与会专家有著名作曲家...
关键词: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家协会 陆在易 科研处副处长 出版社副社长 编委会成员 冯长春 
中国的模调式与中心性调式被引量:3
《中国音乐学》2020年第3期109-120,共12页彭程 
模调式与中心性调式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并存;中国传统中心性调式由同主音的多个单一模调式在旋律中交替形成,与西方的中心性调式有明显区别;均宫调作为三个层次的调式现象共同构成立体化调式系统:"调"即模调式,"宫"是模调式组,"均"是具有...
关键词:同均三宫 模调式 同宫场 现代音乐 调性 
从乐器研究到表演研究——丝绸之路上的抱弹类鲁特及其演奏传统被引量:3
《中国音乐》2020年第4期46-50,60,共6页徐欣 
2019年上海音乐学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首届邀访学者项目“中原—河西走廊—西域音乐文化交流和传播”子课题成果,新疆师范大学中亚音乐研究中心2016年课题《哈萨克双声音乐的跨界研究》(课题编号:XJEDU40915B01)的阶段成果。
丝绸之路沿线抱弹类鲁特的研究,一向借助实物、图像与文本等史学材料,并对物质性的“乐器”层面给予了大量关注。“弦功能”是以“主—辅相协”的定弦法为物质基础,以实际演奏中“旋律+伴奏”的用弦法为动态展现的、贯穿于丝路东西两端...
关键词:乐器研究 表演实践研究 丝绸之路 抱弹类鲁特 弦功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