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配像工程

作品数:23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阎德威朱国鑫刘连群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电视台天津市艺术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京剧》《黄河.黄土.黄种人》《公关世界》《电视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史云兰:为传承京剧艺术甘当幕后英雄
《黄河.黄土.黄种人》2017年第8期8-9,共2页沈黎明 
作为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老旦名家,她曾在舞台上演出过《杨门女将》《望儿楼》等一大批京剧经典剧目,曾参加过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的录制工作,曾与谭元寿、梅葆玖、叶少兰、尚长荣等京剧大家同台演出过;她的精彩表演曾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
关键词:京剧艺术 传承 中共中央政治局 英雄 《杨门女将》 音配像工程 经典剧目 录制工作 
亲历音配像工程(十):为京剧事业尽忠,为创业前辈尽孝
《纵横》2014年第4期26-33,共8页叶少兰(口述) 高芳(整理) 
“音配像”是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它为京剧事业的振兴发展,为京剧剧目的挖掘、拯救,包括为京剧人才的培养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都是难以估量的。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越是历史地看“音配像”,越能发现这项工程的伟大。这是一个绝...
关键词:京剧事业 音配像工程 创业 文化工程  工作者 剧目 
亲历音配像工程(九):"给程派配像,我是尽忠尽孝尽义了"(下)
《纵横》2014年第2期41-44,共4页李世济(口述) 于洋(整理) 高芳(整理) 
“文革”期间京剧遭受严重破坏 “文革”十年,京剧遭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我们这些京剧演员则无一例外地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音配像工程 “文革”期间 京剧演员  
亲历音配像工程(八):“给程派配像,我是尽忠尽孝尽义了”(中)
《纵横》2014年第1期38-41,共4页于洋(整理) 
于是在1957年,我和老唐跟着程先生去了苏联。过了这么多年,又能重新跟在程先生身边,我格外珍陪这次机会,处。
关键词: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亲历音配像工程(八)》 
亲历音配像工程(七):“给程派配像,我是尽忠尽孝尽义了”(上)
《纵横》2013年第12期42-44,共3页李世济(口述) 于洋(整理) 
程砚秋先生亲自上门收我做干女儿 要想知道我当初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参与到“音配像”工作当中的,首先得谈谈我与程派是怎么结缘的。
关键词:音配像工程  程砚秋 
亲历音配像工程(六):我是“音配像”的积极分子
《纵横》2013年第11期46-50,共5页
我是一名京剧演员,也是国家级非物质口头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我对京剧艺术始终有一种使命感,特别对苟派艺术,更是如此。
关键词:音配像工程 积极分子 口头文化遗产 京剧艺术 京剧演员 传承人 非物质 国家级 
亲历音配像工程(五):把谭派艺术的精华保留下来
《纵横》2013年第10期36-39,共4页
“音配像”来自瑞环同志的精心策划我最早听说音配像,大概是在1985年。那时,我在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演出,一连演了十几场,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同志经常去看。他怕打扰演出,每次去的时候也不事先通知我们。有一次,瑞环同志请...
关键词:音配像工程 谭派艺术 精华 工人文化宫 精心策划 京剧演员 天津市 同志 
亲历音配像工程(四):我和君秋的“音配像”往事(续)
《纵横》2013年第9期29-33,共5页谢虹雯 杨玉珍 
君秋同志勇挑重担。负起“音配像”总顾问职责 自1986年有了“音配像”的想法,李瑞环同志一直记挂着这件事。到1992年张君秋同志从美网获“终身艺术成就奖”和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回京后,李瑞环同志正式告知他“音配像”工作的计划,...
关键词:音配像工程 博士学位 艺术成就 李瑞环 同志 人文学 张君秋 顾问 
亲历音配像工程(三):我和君秋的“音配像”往事
《纵横》2013年第8期31-33,共3页谢虹雯(口述) 杨玉珍(整理) 
说起“音配像”,要从李瑞环同志说起。如果没有他,这项工程是不可能启动起来的,我和君秋同志也不会加入到“音配像”的工作中。
关键词:音配像工程 李瑞环 同志 
亲历音配像工程(二):“有生之年多做点事吧”
《纵横》2013年第7期41-45,共5页迟金声 高芳(整理) 
样板戏的导演经验派上了用场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音配像”曾在天津由天津京剧团试录过几部,算是试验。后来李瑞环同志委托张君秋先生和谢国祥同志具体抓这项工作。我是从1994年开始参加“音配像”的,这时也是京剧音配像工程的正...
关键词:音配像工程 80年代 京剧团 样板戏 张君秋 李瑞环 天津 同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