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派艺术

作品数:58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洪刘畅王乐然侠子更多>>
相关机构:《老同志之友》编辑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环球人物编辑部更多>>
相关期刊:《紫禁城》《当代电视》《上海采风》《博览群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百年“英秀堂”,七代承国粹——京剧谭派艺术渊源
《剧影月报》2021年第1期48-49,共2页张智博 
"英秀堂"本是谭家在北京大外廊营胡同一号的老宅,近两百年里,在这个大家庭里七代人同操一业,乃名副其实的京剧世家。这一家族史亦是一部缩写的京剧史,京剧谭派艺术至今传承了七代人。其家风严谨,并没有因其后代承祖衣钵而姑息纵容,世纪...
关键词:京剧界 谭派 第六代 江海 京剧史 思想理念 
他扛起了“谭派”艺术的大旗——记优秀京剧演员谭正岩
《中国京剧》2021年第1期23-25,共3页郭宗民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为保家卫国,我国派出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一同抗击美国侵略。此后,党和国家号召我国艺术家赴朝慰问演出,身为共产党员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富英、谭元寿父子也积极响应,参加了赴朝慰...
关键词:慰问演出 朝鲜人民军 谭富英 京剧演员 谭元寿 谭正岩 朝鲜战争爆发 鸭绿江 
伍员咏唱悲惨事 历尽险阻志更坚——《鱼肠剑》“一事无成两鬓斑”唱段赏析
《中国京剧》2019年第3期84-85,共2页魏冠儒 
余叔岩先生是京剧老生行继谭鑫培先生之后最杰出的艺术家,他曾拜谭先生为师,又对谭派艺术有所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余派。余叔岩先生演唱的《鱼肠剑》唱段,声韵醇美,情致深邃,被后学奉为圭臬。《鱼肠剑》一名《鱼藏剑》,为全部《...
关键词:唱段  《伍子胥》 谭派艺术 独特风格 余叔岩 艺术家 谭鑫培 
谭派的革命性与丰富性
《中国京剧》2017年第11期46-49,共4页秦华生 
2017年9月8日至18日,北京京剧院在长安大戏院举办了“历史辉煌·今日精彩——纪念谭鑫培诞辰170周年、谭富英诞辰111周年谭派剧目展演”,好戏连台,精彩纷呈,全方位地展示了谭派艺术的精华,让人目不暇接,好评如潮,为弘扬中华优秀...
关键词:丰富性 革命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长安大戏院 北京京剧院 谭派艺术 戏曲艺术 传承发展 
谭元寿:从容坚持的梨园人生
《中华文化画报》2017年第6期68-75,共8页任姗姗 杨毅 陈志荣 
九旬的谭元寿与八旬的王鹤文又见面了.京剧谭派艺术第五代传人谭元寿,舞台生涯超过八十载,文武昆乱不挡.京胡演奏名家王鹤文,师从京胡大师杨宝忠.兄弟相敬四十载,走南闯北,雕琢谭腔. “有日子没见了”.最近两三年,每逢周二、周五,王鹤...
关键词:谭元寿 谭富英 谭派艺术 谭鑫培 谭小培 李少春 谭志道 叶盛兰 余叔岩 梅兰芳 
北京将举办纪念谭鑫培诞辰170周年活动
《中国京剧》2017年第5期82-82,共1页封杰 
2017年3月29日,北京京剧院联合天津谭派艺术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历史辉煌·今日精彩”纪念谭鑫培诞辰170周年、谭富英诞辰111周年流派经典精品剧目系列展演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徐和健,北京市文化局...
关键词:北京京剧院 谭鑫培 诞辰 纪念 新闻发布会 党组副书记 谭派艺术 国际饭店 
纪念曾祖谭鑫培
《中国京剧》2017年第5期83-83,共1页谭元寿 
今年是我的曾祖父、谭派艺术创始人谭鑫培先生诞辰170周年。他创造了京剧历史上第一个流派——谭派,他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他亲自培养和提携了梅兰芳、周信芳、杨小楼和余叔岩等,是京剧史上第一个里程碑。谭鑫培曾得到...
关键词:谭鑫培 中国传统文化 纪念 《定军山》 京剧史 谭派艺术 创始人 梅兰芳 
谭元寿与谭派艺术
《中国京剧》2015年第10期52-54,共3页刘连群 
八十载春秋,无论对人生还是事业来说,都是一段漫长的历程,是一个值得也需要认真回顾和总结的节点。 谭门世代与京剧艺术相伴,书写了七代从艺、六代坚守老生行当的梨园传奇。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京剧界先后多次为谭门艺术家举办隆重...
关键词:谭派艺术 诞辰100周年 谭元寿 京剧艺术 80年代 纪念活动 历史功绩 艺术再现 
亲历音配像工程(五):把谭派艺术的精华保留下来
《纵横》2013年第10期36-39,共4页
“音配像”来自瑞环同志的精心策划我最早听说音配像,大概是在1985年。那时,我在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演出,一连演了十几场,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同志经常去看。他怕打扰演出,每次去的时候也不事先通知我们。有一次,瑞环同志请...
关键词:音配像工程 谭派艺术 精华 工人文化宫 精心策划 京剧演员 天津市 同志 
谭孝曾:“谭”字重千钧
《北京纪事》2013年第4期43-46,共4页
一个“谭”字,对于谭孝曾来说,又何止是干钧之重。身为谭门后代,谭孝曾的身上既笼罩着无比的荣耀,又承载着无尽的压力。如今,已过耳顺之年的他越来越深切地感觉到,传承谭派艺术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谭派艺术 感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