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

作品数:97被引量:3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冯娇田光荣刘川鄂朱伟华范智红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与君初相识,似是故人归--读冯至《山水》
《师道(人文)》2024年第12期33-36,共4页吴婷婷 
缘初起我与《山水》的缘起是一道高考题,2022年新高考I卷选了冯至先生历史小说《伍子胥》里的《江上》这一节,其中第9题的问题设置颇具匠心,直指文本核心: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
关键词:历史小说 冯至 伍子胥 《伍子胥》 高考题 文学效果 文本核心 
冯至历史小说《伍子胥》的空间诗性
《江汉论坛》2024年第10期74-80,共7页颜慧贤 刘川鄂 
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代文艺创作研究中心2023年度成果。
冯至的历史小说《伍子胥》的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从诗化叙事、哲理小说和“复仇”或“抉择”主题等三个方面展开,但其空间诗性亦即以空间进行艺术架构的特征及其功能却很少被研究者们关注。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对《伍子胥》的空间诗性进行...
关键词:冯至 《伍子胥》 空间诗性 文学地理学 
冯至小说《伍子胥》的“史传”传统表达
《最小说》2024年第9期12-14,共3页施雨诺 
冯至在诗歌、小说及传记领域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留学德国的经历以及对德国文学的深入研究,使得人们更多关注其作品与德国文学之间的联系。然而,冯至的小说《伍子胥》却深度融入了中国“史传”文学的传...
关键词:冯至 《伍子胥》 史传传统 杜甫精神 
“诗意”的去留:冯至《伍子胥》版本流变与作家心路辙轨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08-116,共9页宫震 
从1940年代到1980年代的40多年时间里,冯至小说《伍子胥》多次发表和出版,从而形成了诸种不同的版本。其中,1946年文生本、1955年“诗文选”本和1985年选集本之间的文本异动最为复杂。文生本体现出一种诗意和现实性相互杂糅的状态,其是2...
关键词:冯至 《伍子胥》 版本 作家心态 历史语境 
冯至《伍子胥》的诗化叙事特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113-122,176,共11页刘川鄂 颜慧贤 
冯至兼有诗才、史才和文才,这使得《伍子胥》既是小说,也是诗,更是哲学。《伍子胥》是冯至小说创作的代表作,诗化叙事是其典型的艺术特色。小说的人物话语与视角设定、空间设置与意境营造等叙述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既体现了《伍子胥》诗...
关键词:冯至 《伍子胥》 诗化叙事 艺术机制 
从“人与物”说起——论冯至《伍子胥》与里尔克《布里格随笔》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4年第1期106-116,共11页朱芮贤 
冯至对里尔克诗文中的人与物关系进行了创造性接受和转化。分析冯至如何在自己的诗文中接受、化用里尔克所构建的人与物关系,以及如何从里尔克的“观看”方式中得到启发。进而以人与物关系为视点,对冯至的《伍子胥》与里尔克的《布里格...
关键词:冯至 里尔克 人与物 《伍子胥》 《布里格随笔》 
睡虎地汉简 《伍子胥》
《中国书法》2023年第10期58-59,共2页王祖龙 
睡虎地M77西汉简《伍子胥》二〇〇六年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西汉墓。该墓出土质日简册和官府文书表明,墓主人叫越人,在汉文帝十年(前一七〇)以后的十多年间,先后担任安陆县官佐和该县阳武乡乡佐,约于文帝后元七年(前一五七)去世。M7...
关键词:睡虎地 墓主人 汉文帝 官府文书 安陆县 西汉墓 
引渡引渡,心归处
《十几岁》2023年第29期46-46,共1页江红波 
鲁迅称冯至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江上》便出自冯至的诗化历史小说《伍子胥》。文章淡化了叙事情节,通过伍子胥一路漂泊的思绪流动来推动故事发展,最终在引渡之处,发生了由内而外的心灵蜕变。
关键词:抒情诗人 冯至 《伍子胥》 诗化历史 叙事情节 伍子胥 引渡 漂泊 
“诗意”意味着什么?——重读冯至的《伍子胥》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2期158-161,共4页罗雅琳 
一、在两种普遍观点之外在抗战时期,通过重写历史故事来表达现实思考与吁求者所在多有,其中的主旨思想大多较为清晰易懂。无论是郭沫若笔下希望“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全部毁灭的屈原(《屈原》),还是阳翰笙笔下喊出“大敌当前,...
关键词:《屈原》 阳翰笙 重写历史 冯至 《伍子胥》 洪宣娇 郭沫若 自相残杀 
20世纪前半期历史小说“复仇主题”的表现——《铸剑》《石秀》《伍子胥》新释被引量:1
《梧州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47-53,共7页易欢 刘忠 
上海师范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项目硕士生学术新人培育项目。
复仇作为一个古老的母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意蕴。《铸剑》《石秀》《伍子胥》是20世纪前半期历史小说代表作,均以复仇为主题。与以往历史小说不同,它们在对复仇主题表现方面注入了许多新质:生命的诠释、人性的反思、灵魂的升...
关键词:20世纪前半期 历史小说 复仇主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