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对转

作品数:45被引量:6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乔秋颖孙玉文南晓民丁金国王玉堂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长江学术》《中国地名》《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黔东苗语韵母的阴阳对转被引量:2
《民族语文》2020年第3期102-107,共6页石德富 杨潇潇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贵州清水江流域苗语调查研究(16BYY172)”的成果之一。
本文通过历史比较研究和语言接触考察,探讨黔东苗语韵母阴阳对转现象,认为产生阴阳对转的原因是前高展唇元音和后高圆唇元音的影响。
关键词:黔东苗语 韵母 阴阳对转 前高展唇元音 后高圆唇元音 
“吐蕃”读音的藏、汉文依据考察——兼论“吐蕃”一词的准确注音被引量:2
《辞书研究》2020年第3期91-100,共10页巴桑 
针对学界对"吐蕃"语源及读音的争鸣,文章从"学者主观对音""文献客观对音"两方面着重考察藏、汉文历史相关文献,探寻"吐蕃"读音的确切依据;通过藏、汉文献考察对照可见,汉文吐蕃的"蕃"历史上一直读-n韵尾音,并不读bō音;一些学者没有全...
关键词:吐蕃读音 主观对音 客观对音 阴阳对转 准确注音 
吴语闲话(之二)
《苏州杂志》2017年第2期19-20,共2页陆衡 
几化幾何几何幾何简体作几何,多少之义也。《诗·巧言》:“尔居徒几何?”《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此古语存吴语,而俗作几化。如,叶祥苓《苏州方言志》章三第三节曰:“小人进托儿所要缴几化铜钿?”吴歌...
关键词:五姑娘 吴歌 存古 王翦 《海上花列传》 周双玉 九尾龟 阴阳对转 通转 旁纽 
论中原官话的阴阳对转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7年第3期20-22,共3页董欣 
本文主要讨论中原官话中的阴阳对转现象,以各地的方言志以及前人的研究为语音材料对万荣、长垣等五个方言点方言中的"阳转阴"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其阳声韵的消变次序以及长垣方言中"阳转阴"现象的来源。本文还对临猗方言中的两例"阴转阳"...
关键词:中原官话 阴阳对转 消变 
阴阳对转的模式及验证
《励耘语言学刊》2016年第2期18-34,共17页黄毓芸 汪启明 
阴阳对转是传统音韵学的重要理论,而学界对阴阳对转理论尚存争议.通过引证材料,可以总结出韵文的阴阳对转、形声字的阴阳对转、读若的阴阳对转、方言的阴阳对转、声训中的阴阳对转、异文中的阴阳对转、假借字中的阴阳对转、同源字的阴...
关键词:阴阳对转 模式 验证 
林语堂古方音韵转研究探析——兼论“鼻化运动”视角下的古音构拟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33-40,共8页郭伟宸 
林语堂关于古方音韵转的研究成果认为,先秦两汉文献中的"阴阳对转"现象可以用方音中阳声韵鼻韵尾音变来解释。另一方面,张光宇(2012)提出汉语方言"鼻化运动"的概念客观上又验证了林氏当时的观点。汉语的历史方音中"鼻化运动"与文献音系...
关键词:鼻韵尾 鼻化韵 方言 阴阳对转 上古音 
说“八”、“分”——汉语词考原之一
《百色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62-69,共8页赵云 
汉语的"八"来自高棉语的brat"别,分"、泰语brat"分";因为藏语的"数词八"brɡjad→brad与之"同音",因此,古羌人乃借用古越(夏)人、夷(华)人本表"分、别"之"八"来表"数词八"。当这些语言混合之初,brɡjad→brad与brat可能都存在,但当他们...
关键词: (别)  汉字 民族语 入声 阴阳对转 
汉语词“吐蕃”的起源和本真音读考被引量:8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19-126,共8页南晓民 
2012年度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多元一体格局下增强藏民族对中华民族认同感研究"(项目号:12BMZ004);西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汉语词"吐蕃"的注音历来有分歧。文章探讨吐蕃一词的起源,认为"吐蕃"并非吐蕃政权或族群的自称,而是他称;吐蕃作为他称应先产生于突厥并后传于吐谷浑,吐谷浑人引导吐蕃使者通使唐朝的话,其所介绍的吐蕃名称应是"音自于突厥"。结合"吐蕃...
关键词:吐蕃 起源 阴阳对转 本真音读 追史从古 
“阴阳对转”研究刍议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55-59,共5页尹喜清 
阴阳对转是传统音韵学和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上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学者对阴阳对转理论都很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梳理了学界对阴阳对转研究的情况,并提出了这个课题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阴阳对转 孔广森 命名 范畴 条件 演变机制 成因 分歧 
语体风格的共性与个性——试论“自己的样子”的语体风格学被引量:6
《当代修辞学》2013年第1期56-65,共10页丁金国 
陈望道先生曾提出语体风格研究应有"我们自己的样子"。沿着望老的提示,从与异样的对比中我们发现,汉语语体风格论异于西语的殊异性在于:语文以体制为先,理论形态上语体与风格相互依存,风格体系上阴阳对立,阐释手段为以象表义。现代语体...
关键词:语体风格共存 阴阳对转 以象表义 语体成分 实证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