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自转

作品数:8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萧耐园丁蔚容建湘刘煜马文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国家天文台北京市第十三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自然科学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少年科技博览(漫迷)》《科学家(少年)》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新闻速递
《天文爱好者》2020年第5期13-18,共6页
银河系中自转最快的恒星 最近,国家天文台李广伟副研究员基于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数据发现了一颗又目前银河系自转速度最快的恒星,正式命名为LAMOST J040643.69+542347.8。其自转速度约为540km/s,比目前银河系中自转速度第二快的恒星(H...
关键词:银河系自转 国家天文台 自转速度 数据发现 新闻速递 天体物理 
简·奥尔特建立银河系自转公式
《科学家》2018年第4期92-92,共1页
简·亨德里克·奥尔特(1900—1992),出生于荷兰弗里斯兰省弗拉内克,荷兰天文学家。被公认为是20世纪荷兰天文学的领军人物。他也是无线电天文学的开拓者之一。
关键词:银河系 公式 自转 天文学家 荷兰 开拓者 无线电 
巨型吸引子(1990年)
《科学大众(中学生)》2008年第4期13-13,共1页
艾伦·德雷斯勒,桑德拉·费伯(1914~)在延伸的宇宙中,所有观察者都将自己视为延伸的中心。所有的星系团根据与观察者相应的距离以一定速度越来越远离其他所有星系团——这一大规模运动模式被称作"哈勃流动"。
关键词:吸引子 超星系团 观察者 运动模式 银河系自转 暗物质 宇宙论 延伸 大规模 哈勃 
银河系自转与地球冰期变化的关系初探
《福建地理》2004年第2期35-38,44,共5页张煌 
本文旨在揭示地球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规律和银河系的自转与旋臂结构之间可能存在的密切关系。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类对第四纪冰期的强度与持续时间的深入了解和银河系旋臂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银河系 冰期 周期性 旋臂结构 螺旋结构理论 
银河系之旅——银河系的发现
《少年科技博览(漫迷)》2004年第Z2期24-25,共2页陈丹 
照相测量恒星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从19世纪下半叶起,天文学家开始用照相的方法观测恒星,这比赫歇尔用肉眼观看要精确得多,并且天文学家已经掌握了一些测量恒星距离的方法,有了确定银河系大小的尺子。
关键词:银河系中心 球状星团 天文学家 太阳系 观测手段 恒星 相测量 银河系自转 天空 星际消光 
银河系运动参数的测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4期477-481,共5页马文章 刘煜 张立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573003)
选择 Hipparcos( ESA1997)星表中的 O- B5型恒星为样本 ,测定出太阳附近的银河系转动速度 v L SR=( 2 73.87± 0 .35) km· s-1。
关键词:恒星自行 奥尔特常数 银河系自转 运动参数 
脉冲星P测定值的银河系自转改正被引量:1
《中国科学(A辑)》1998年第12期1143-1147,共5页容建湘 萧耐园 陆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 :197330 0 1)
脉冲星的 P为研究脉冲星的物理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全面分析了银河系的自转对脉冲星 P测定值的影响 ,指出在至今发现的 70 6颗脉冲星中 ,有 1 6颗脉冲星的 P测定值已经受到银河系自转的影响 .因此 ,对它们进行这项改正是十分必要的 .
关键词:脉冲星 周期变率 银河系 自转 测定值 
“二星流”的发现及其在星系动力学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1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年第2期179-192,共14页丁蔚 
1904年,荷兰天文学家J.C.Kapteyn(1851-1922)研究恒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恒星在银道面内有两个优先运动的方向。基于这一现象,他提出"二星流"的假设,认为恒星除了太阳运动引起的视差动外,在银道面内还存在着彼此相背而行的两大星流。"
关键词:星系动力学 恒星自行 银河系自转 星流 速度椭球 较差自转 银道面 天文学家 奔赴点 椭球分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