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二次运移

作品数:58被引量:477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金之钧周波刘伊克何晓燕曹俊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模拟理论与计算技术在开发中的应用
《中国石油文摘》2022年第5期87-91,共5页
TE3192022050560哈得4CⅢ油藏隔夹层控制倾斜油水界面成因数值模拟[刊]/练章贵,卞万江…//新疆石油地质.-2022.43(2).-177~182哈得4CⅢ油藏为边底水海相砂岩油藏,存在高差近100m的大幅度倾斜油水界面,其成藏机理和倾斜油水界面成因尚存...
关键词:毛细管压力 隔夹层 倾斜油水界面 砂岩油藏 新疆石油地质 油气二次运移 计算技术 边底水 
碳酸盐岩油气二次运移距离与成藏被引量:3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6年第4期457-463,共7页周波 金之钧 云金表 白国平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5-01-03);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2CB412800)
通过统计全世界主要含油气盆地229个碳酸盐岩大油气藏(田),分析油气藏(田)和油气二次运移的距离,发现在碳酸盐岩运移系统内,油气二次运移距离和油气田个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并没有碎屑岩中出现的指数衰减关系。其油气藏总体以近源成藏为主...
关键词:运移距离 二次运移 碳酸盐岩 油气成藏 
油气二次运移方向模拟及有利区带预测:以束鹿凹陷西斜坡沙二段为例被引量:2
《现代地质》2016年第1期220-229,共10页何富贵 高先志 吴东胜 田建章 辛纬江 石国新 谭建华 司丹 
中国石油"十二五"重大研究课题"冀中南部束-晋凹陷构造演化及油气运聚成藏条件研究"(HBYT-YJY-2011-JS-405)
束鹿凹陷位于冀中坳陷南部,为一典型的断陷湖盆。凹陷古近系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为了寻求油气勘探的突破口,进一步明确勘探的主攻方向和区带,急需深化对研究区油气二次运移的认识。以束鹿凹陷西斜坡沙二段为例,基于...
关键词:束鹿凹陷 古近系 沙二段 二次运移方向 模拟 主控因素 有利区带 
鄂尔多斯盆地富黄探区中生界油气二次运移动力研究
《化工管理》2015年第26期97-,共1页刘政坤 
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内陆坳陷盆地,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其主要发育在中生代。盆地内部重要的含油气沉积体系在上三叠统延长组发育,这也是湖盆发育的鼎盛时期。该地区具有储层致密、丰度低、储量大的特点,中生界具有多个油气成藏动力系统,...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富黄探区 二次运移 浮力 异常压力 
恢复古水动力场定量研究油气运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3期349-353,共5页李忠权 彭戟 应丹琳 应文峰 李应 龙伟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41030426);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7-003);四川省构造地质重点学科建设基金资助项目(SZD0408)
为了更好地对油气二次运移进行定量研究,探讨重建古水动力场方法。以压实为机制,建立了适用于深埋环境的上下供水的层流动方程,提出边界确定方法,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利用有限单元法求各地质时期古水头的数值解,重现古水动力场演化。以此...
关键词:古水动力场恢复 有限单元法 数值解 油气二次运移 
油气二次运移机理研究
《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1期247-247,共1页林子竣 祝宏伟 杨成 文佳 邓晨 方昉 
油气的二次运移是指油气从聚集成藏到最后逸散的全部过程。对于油气二次运移的研究不仅能更好的完善油气成因理论,而且对于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有重要的实际价值。针对目前油气二次运移认识中存在的问题,作者通过调研国内外资料文献,重...
关键词:油气二次运移 运移机理 聚集成藏 成因理论 勘探开发 油气田 
油气二次运移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0
《断块油气田》2014年第4期458-462,共5页公言杰 柳少波 姜林 洪峰 张赞武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关键技术及目标评价"(2011ZX0500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油气勘探新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究(2011A-02)
油气二次运移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技术是油气成藏研究的重要手段,在石油地质理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调研国内外大量油气二次运移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情况,按照物理模拟设备类别将其划分为一维玻璃管油气运移模拟实验、二维可视...
关键词:二次运移 可视化 物理模拟 实验技术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油气二次运移模拟被引量:2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741-750,共10页唐文旭 曹强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伊通盆地晚渐新世以来压扭构造活动的油气二次运移响应"(No.20120291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残余盆地古流体动力场演化"(No.40172051);"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No.TPR-2011-33)
以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含油气系统研究为基础,应用二维(2D)盆地模拟方法,对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内主要生储组合E2s(油源)-E2s(储层)的油气二次运移演化历史进行了模拟恢复;并依据区内油气汇聚区带的平面分布特征划分油气运聚单元,基于此...
关键词:伊通盆地 岔路河断陷 盆地模拟  运聚单元 石油地质 
油气二次运移通道稳定性及其成因机制被引量:3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3期54-58,共5页姜林 薄冬梅 洪峰 郝加庆 樊阳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3–001);中国石油科技项目(2011B–04);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级项目(2011Y–004)
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要经过一定距离的二次运移后才能在有效的圈闭中聚集成藏,因此油气二次运移的过程对于油气最终聚集率有很大的影响。原油的二次运移过程可分为活塞式和优势式,天然气二次运移是一种由活塞式和优势式两种基本运移方式组...
关键词:二次运移 优势通道 润湿性 稳定性 运聚效率 
油气超长运移距离被引量:35
《岩石学报》2013年第9期3192-3212,共21页朱光有 杨海军 张斌 苏劲 张超 张科 刘永福 卢玉红 
国家油气专项(2008ZX05004-003);中国石油科技研究项目联合资助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广泛分布着来自于库车坳陷的陆相油气,其运移距离超过100km,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油气超长距离运移实例。本文在结合油气勘探基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出油井的详细地球化学研究,综合油气运移条件的分析,探讨了油气超长运...
关键词:运移距离 输导条件 油气二次运移 陆相原油 白垩系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