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隐身

作品数:20被引量:8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相关作者:夏大永罗景青阮怀林邓扬建梁百川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电子对抗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空军工程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雷达与对抗》《舰船电子工程》《国防技术基础》《电子对抗》更多>>
相关基金:武器装备预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能量再生的有源隐身电磁脉冲武器概念研究
《战术导弹技术》2021年第5期11-16,共6页孙峥 赵晓宁 周国峰 姚旺 丛彦超 
基于现代战争对武器系统强突防、高效毁伤的性能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能量再生的有源隐身电磁脉冲武器概念设想。将武器表面高能热量吸收转换为电能,一方面通过有源高压放电方式激发高能等离子体实现隐身,另一方面以电能作为初始能源配合...
关键词:能量再生 有源隐身 电磁脉冲毁伤 高能等离子体 高能磁通 
电磁隐身器件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科学》2014年第1期53-53,共1页赵敬之 
【本刊讯】兰州大学信息学院梅中磊副教授研究组和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崔铁军教授研究组进行了针对拉普拉斯方程的首个有源隐身和变形实验,也是所有波段的第一个有源隐身和变形实验。
关键词:电磁隐身 国家重点实验室 器件 拉普拉斯方程 变形实验 有源隐身 东南大学 兰州大学 
新型同时双波束发射技术被引量:1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2年第3期65-67,82,共4页杨超 张洋 李太波 
介绍一种新型同时双波束发射技术,两个透镜可以获得90°方位范围内同时存在的两个发射波束,利用双向功率合成式发射机可以实现波束在两个90°象限之间的快速(甚至可以带载)切换。另外,对存在的两个相邻发射波束进行同相或反相控制,可以...
关键词:多波束发射 电子对抗 功率合成 透镜 有源隐身 
飞行器隐身技术研究及发展被引量:18
《飞航导弹》2012年第1期84-91,共8页贺媛媛 周超 
隐身技术是未来飞行器研制的一个重点,可分为有源、无源式隐身技术,亦可分为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可见光隐身、声音隐身技术等。介绍了目前飞行器广泛运用和正在研究的隐身技术以及发展情况,最后提出了未来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有源隐身 雷达隐身 红外隐身 可见光隐身 等离子隐身 
国外有源隐身技术发展研究被引量:2
《国防技术基础》2010年第10期54-56,64,共4页袁艺 黄晓霞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有源隐身技术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有源隐身技术的特点、实现有源隐身的主要途径、有源隐身技术的类型和对应的原理。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提出了我国进一步开展有源隐身技术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有源隐身 实现途径 技术原理 技术特征 
对消式舰船有源隐身技术研究被引量:6
《舰船电子工程》2010年第2期103-106,共4页向迎春 曲长文 平殿发 赵维青 
有源对消隐身是现代隐身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能在传统隐身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受保护目标被雷达发现的概率。介绍了舰船有源对消隐身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对消波(场)的辐射特性,论述了雷达截面预估现状,探讨了雷达截面预估对舰船有源...
关键词:舰船隐身 有源对消 雷达散射截面预估 
一种LFM雷达回波对消干扰算法被引量: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1031-1035,共5页王玉军 赵国庆 王宏伟 
武器装备预研基金资助(9140A07020806DZ01)
根据线性调频(LFM)信号群延迟特性,提出了一种针对LFM雷达的回波对消干扰算法.首先将LFM信号与其自身延迟信号的共轭相乘,用所得频率差对LFM信号进行移频,然后根据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特性进行幅度和相位调制,可产生与目标回波同频反相...
关键词:雷达对抗 干扰 对消 线性调频 有源隐身 
飞行器隐身技术发展状况被引量:9
《航天电子对抗》2004年第6期55-58,共4页杨青真 王红梅 常泽辉 
介绍了雷达隐身、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状况 ,系统综述了国内外雷达吸波材料和红外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探索了仿生学隐身技术、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微波传播技术等新兴的隐身机理和高分子隐身材料、纳米隐身材料、手征材料、智能隐...
关键词:隐身技术 有源隐身 有源对消 隐身材料 手征材料 等离子体 智能隐身材料 
有源隐身技术研究被引量:11
《舰船电子对抗》2004年第1期3-6,16,共5页梁百川 
对有源隐身的概念、技术、分类以及智能材料、等离子体、人为盲区等有源隐身技术的概念和机理进行了介绍 ,提出了相控阵法实现对消式有源隐身的原理方案 ,并定义了一种衡量隐身效果的重要参数。
关键词:有源隐身 对消效应 对消度 智能材料 等离子体 人为盲区 
隐身与反隐身技术探析
《舰船电子工程》2004年第z1期277-279,共3页夏大永 罗景青 阮怀林 
首先分析了无源隐身原理,接着重点讨论了有源隐身原理,最后提出了几种有效的反隐身手段.
关键词:无源隐身 有源隐身 反隐身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