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胚培养

作品数:156被引量:907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潘光堂荣廷昭夏燕莉伍碧华刘玉贞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超长日照和幼胚离体培养加速小麦繁育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24年第6期838-844,共7页郑楠楠 鲁向前 赵俊恒 付玉洁 叶玲珍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C02002,2021C02064-3)。
小麦生育期长,通常1年仅能繁育1代。缩短小麦生育期、实现1年多代繁殖是加快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的重要途径。低温(春化反应)和日照长度(光周期反应)是影响小麦个体发育的重要特性。根据相关特性,本研究对不同生长习性的小麦品种进...
关键词:小麦 光周期 幼胚培养 快速育种 
枣幼胚培养后代新品种——晚脆蜜
《中国果业信息》2024年第10期101-102,共2页任海燕 李登科 
“晚脆蜜”是六月鲜枣品种的控制杂交后代经幼胚培养技术选育而成的鲜食枣新品种。2023年12月通过山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良种编号:晋S-SV-ZJ-014-2023。该品种果实较大,长椭圆形,纵径3.37 cm,横径2.56 cm,平均单果重14.7 g。果...
关键词:幼胚培养 平均单果重 肉质致密 可食率 鲜食枣 果实硬度 果点 林木品种审定 
ABA在小麦幼胚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2023年第6期18-20,共3页何盛莲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基础性科研工作项目(2022JC01,2023JC0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项目(2022ZC02)。
为提高小麦幼胚体细胞再生频率,以豫麦49、豫麦18、兰考90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ABA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特性和草酸盐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ABA浓度间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和草酸盐氧化酶活性差异均达...
关键词:小麦 幼胚 ABA 胚性愈伤组织 培养特性 草酸盐氧化酶 
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桃课题组
《果树资源学报》2021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1958年,建立桃种质资源圃。根据山西省桃树生产栽培和科研发展的要求,历经40多年的不懈努力,先后搜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桃种质资源268份,目前保存有3.3 hm^(2).其中早熟品种占40%,中熟品种占40%,晚熟品种占20%。该基地采用幼胚培...
关键词:中早熟品种 果树研究所 晚熟品种 中熟品种 实生选种 优良种质 幼胚培养 选育目标 
枣幼胚培养畸形苗发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果树资源学报》2021年第1期11-13,共3页任海燕 李登科 王永康 赵爱玲 薛晓芳 弓桂花 李毅 
山西省科技厅归国留学基金项目(2017-13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培育专项(YGC2019TD04);农业部种质资源保护专项(111721301354052002);科技部国家平台专项(NICGR2017-051)。
以‘冷白玉’30 d胚龄的幼胚为材料,对影响胚发育的外源激素、放置方式、胚乳看护时间、光照条件、低温处理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以期降低畸形苗发生率,提高幼胚培养效率。结果表明,在IBA0.8 mg/L+ZT0.5 mg/L+GA 37.0 mg/L+NAA0.2 mg/L激...
关键词: 幼胚 培养 
枣胚败育因素分析及提高幼胚发生的措施被引量:4
《种子》2020年第8期52-55,60,共5页闫旭宇 李娟 李玲 田雅珊 栗现芳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18 JS 116);教育部2019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901292075);延安大学2019年科研计划项目(YDQ 2019-26,YDZ 2019-07);2019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D 2019090)。
枣胚退化或败育特性是枣树杂交育种的重要障碍。本文重点介绍了枣胚败育类型及特征、胚败育的生理与分子机制,提出了诱导幼胚合成内源激素以及利用胚挽救技术等提高幼胚发生的措施,为进一步深入探索枣胚败育的分子机制以及枣树杂交育种...
关键词: 胚败育 胚挽救 幼胚培养 内源激素 
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印度南瓜(C.maxima)种间杂交幼胚培养和杂种真实性鉴定被引量:11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年第6期1486-1493,共8页宋慧 王迎儿 黄芸萍 
宁波市创新团队项目(2015C11002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72142,31000907);宁波市农科院甬苗人才计划(2016YYM002)~~
细胞质遗传影响作物正反杂交F1性状。印度南瓜×中国南瓜不存在生殖隔离,而其反交: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存在杂交不亲和性障碍,制约了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正反远缘杂交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和中国南瓜优良细胞质基因的转育进程。本研究选...
关键词:中国南瓜 印度南瓜 种间杂交 胚胎拯救 杂种真实性 
四川小麦优良受体基因型筛选及农杆菌转化因素优化被引量:2
《分子植物育种》2019年第4期1203-1212,共10页蒋云 张洁 宣朴 余桂容 张军 陈谦 王颖 尹春蓉 郭元林 
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16ZYPZ-004);"十三五"四川省公益性育种研究专项项目(2016NYZ-003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农作物诱变育种"项目(2016YFD0102101)共同资助
为了丰富栽培小麦转化受体基因型,优化农杆菌转化小麦幼胚的技术体系,本研究评价了21份四川优良小麦品种(系)的幼胚再生能力,并以筛选到的最佳受体为材料,利用正交设计研究了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抑菌剂浓度、共培养方式和...
关键词:小麦 农杆菌 遗传转化 正交设计 幼胚培养 
阿月浑子杂种幼胚培养中褐化影响的研究
《天津农林科技》2019年第1期9-10,13,共3页庞曼 张心 路斌 冯献宾 路丙社 王超 
本文研究了建立阿月浑子杂种幼胚离体培养时胚龄、种皮去留、温度和有无光照培养条件对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胚龄越低,褐化率越低;去种皮接种的褐化程度较带种皮接种的褐化率低;低温和暗培养可以降低阿月浑子的褐化率。
关键词:阿月浑子 幼胚培养 褐化 
番茄幼胚培养体系优化和比较研究被引量:1
《西北园艺(综合)》2018年第4期61-63,共3页徐明磊 孙亚楠 
番茄营养丰富,栽培面积大,在我国农业生产和作物育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番茄的常规采种操作较为复杂,需要在番茄果实完熟后取出种子并经过充分后熟等程序才能再次播种,致使传统育种技术存在育种周期偏长、增产潜力有限等局限性。...
关键词:番茄 培养体系 传统育种技术 优化 幼胚 作物育种 育种周期 营养丰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