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排出

作品数:372被引量:549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李峰秋穗正冉旭杨帆苏光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模块化设计思路的小型压水堆余热排出系统与净化系统集成设计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5年第7期1-4,共4页李海阳 鄢梦琪 赵剑刚 袁晓燕 张浩坤 
该文以小型压水堆余热排出系统和净化系统的集成设计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思路。这种方法包括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堆型总体设计要求、系统功能性要求、系统性能要求、接口性要求及经验反馈等多个方面。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更灵活...
关键词:模块化 余热排出系统 净化系统 集成设计 多功能 
二次开发的RELAP5在倾斜条件下对PRS运行分析的适用性研究
《核技术》2025年第3期136-144,共9页郝承明 赵京 汪涛 梁铁波 汪宇 徐慧天 孙燕 喻巧 张皓 
为验证经二次开发后的RELAP5程序在倾斜条件下的适用性,基于缩小比例的反应堆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Passive Residual Heat Removal System,PRS)实验装置,开展了倾斜角度为−24°~+24°的工况下的余热排出实验。在此基础上,使用二次...
关键词:RELAP5 倾斜条件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C型换热器 运行特性 
螺旋半圆管夹套式余热排出装置传热分析及设计程序开发
《中国重型装备》2024年第4期145-149,154,共6页门启明 袁舒梦 李经怀 巢孟科 杨星 王健 
提出一种适用于小型反应堆的螺旋半圆管夹套式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利用螺旋半圆管夹套具有的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与反应堆主容器形成一体化的紧凑设计。基于此,对螺旋半圆管夹套的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传热计算模型并基于此...
关键词:非能动余热排出 螺旋半圆管夹套 传热分析 计算模型 设计程序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运行图优化研究
《核动力工程》2024年第6期242-247,共6页崔怀明 蔡志云 
针对华龙一号(HPR1000)核电机组运行图在特定工况下区域狭窄等问题。本文从提高余热排出系统(RHR)接入压力、降低主泵的启泵压力下限、扩大稳压器波动管两端允许的温差、降低反应堆冷却剂的过冷度限值等方面入手,对运行图进行了优化分...
关键词:华龙一号(HPR1000) 运行图 波动管温差 过冷度 余热排出系统(RHR)接入压力 
紧凑式余热排出换热器实验研究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年第33期14237-14242,共6页赵博 汪贵旺 赵凯程 沈卫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51906148)。
针对核电领域余热排出系统的高效紧凑式换热需求,设计并搭建了基于印刷电路板换热器(printed circuit heat exchanger, PCHE)的余热排出系统流动换热实验平台,对PCHE冷、热侧的流动与换热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650 mm×46...
关键词:印刷板式换热器 余热排出 努塞尔数 流动压降 
“华龙一号”与M310机组技术规格书下的余热排出系统运行限制条件分析
《中国核电》2024年第5期683-686,共4页门新红 
福清核电M310机组采用的是基于法系法规及筛选准则编制的法系技术规范,“华龙一号”为最新第三代机组,采用的是基于美系风险指引型规则并依据一定的筛选准则编制的中系技术规范。通过对比发现,两种技术规范对部分系统在运行限制条件上...
关键词:技术规格书 “华龙一号” 余热排出系统 概率安全分析 
基于ACENA程序的凤凰堆自然循环试验数值模拟
《核动力工程》2024年第5期121-127,共7页刘雅鹏 张大林 陈宇彤 周磊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075184);中核集团“青年英才”项目。
自然循环余热排出是池式钠冷快堆重要的非能动安全特征,但同时也给钠冷快堆的设计与安全分析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在全厂断电事故下,钠冷快堆能否建立起自然循环,自然循环能否带走堆芯的衰变热,是反应堆安全分析的重要内容。为验证液...
关键词:钠冷快堆 自然循环 余热排出 凤凰堆 ACENA 
基于“一维系统+三维CFD”耦合方法的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自然循环特性的数值模拟
《原子能科学技术》2024年第9期1833-1843,共11页陆道纲 宋海洁 郭劲松 赵海琦 张钰浩 隋丹婷 
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BYESS2023091);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A20235020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23MS052)。
池式快堆采用了新型非能动堆内直接余热排出(DRACS)方式,提升了快堆的安全性。目前针对池式快堆自然循环开展的数值模拟研究中,系统程序难以准确预测池内复杂自然循环路径,难以准确模拟池内三维热工水力现象,如果采用三维CFD计算建模及...
关键词:“一维系统+三维CFD”耦合方法 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 自然循环 堆内直接余热排出系统 
池式钠冷快堆堆内自然循环余热排出设计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2024年第9期1817-1824,I0001,共9页周志伟 薛秀丽 林超 余新太 杨勇 杨红义 
基于装量功率比约为1 t/MW的较典型池式钠冷大功率快堆的堆内自然循环设计,采用ERAC程序,对两组4种不同事故余热排出系统(DHRS)输入条件下,反应堆在紧急停堆后堆内的自然循环余热排出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DHRS启用到其对堆芯产生...
关键词:大功率快堆 钠冷快堆 自然循环 余热排出 固有安全 热工流体安全特性 盒间流 
绕丝棒束组件过渡流摩擦阻力实验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2024年第9期1825-1832,共8页李虹锐 薛秀丽 周志伟 曾泽华 罗锐 
绕丝棒束组件低流速下摩擦阻力是钠冷快堆堆芯热工水力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现有组件摩擦阻力系数公式应用于过渡流存在的问题、现有组件摩擦阻力实验在低流速时出现的不同摩擦阻力特性的分析讨论,以及对一个37棒组件低流速摩擦...
关键词:绕丝棒束 摩擦阻力 层流 过渡流 非能动余热排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