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化过程

作品数:179被引量:684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楚艳芳乔石豪王素珍丁崇明崔玉珍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言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上海奉贤区庄行镇方言的时态及其语法化过程被引量:1
《语言研究》2017年第1期49-53,共5页朱贞淼 曹伟锋 钱乃荣 
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方言中有五个"时、体"结合的复合时态,本文讨论它们的时体助词由动词"在"和方所介词逐渐语法化变来的过程。此现象在传教士的《上海方言教程》中也有记录,但在市区中已经消失;郊区奉贤由于发展比较慢,至今仍保留此现...
关键词:庄行方言 复合时态 语法化 
“多少”的语法化过程及其认知分析被引量:19
《语言研究》2007年第3期76-81,共6页方一新 曾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系统演变研究及其认知分析"(06JJD740014)
"多少"最初是由两个反义词联合而成的形容词词组。它凝固成词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通过转喻的方式凝固为数量名词;另一条是通过其中一个成分语义的失落凝固为偏义复合词。
关键词:多少 语法化 认知 
语法化过程中名词的次类变换
《语言研究》2004年第4期106-111,共6页马贝加 
本文考察两类语法现象。首先是在萌生介词的格式中,N(包括 N1、N2 和 N3)的次类变换对 V1 的语法化的作用。其次是系词“是”产生原因,认为“是”前面出现指示代词“此”为“是”变成系词的主要原因:两个名词性单位并列,其中一个异化为...
关键词:名词 次类 变换 语法化 
十五世纪前后的句法变化与现代汉语否定标记系统的形成——否定标记“没(有)”产生的句法背景及其语法化过程被引量:54
《语言研究》2000年第2期39-62,共24页石毓智 李讷 
本文认为发生在十五世纪前后的几个重要句法变化 ,改变了谓语中心动词的内部结构 ,从而为一个新否定标记的诞生创造了合适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动补结构的成熟 ,体标记系统的建立 ,量词范畴的引入 ,以及时间词、动量词由宾语之后向宾语...
关键词:否定标记 句法 语法化 十五世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