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性

作品数:266被引量:779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侯秋霞张积家邢福义岳中奇王鑫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关于语法化及语法性的思考
《东方语言学》2021年第1期25-54,共30页史文磊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语法化中的语法性及相关问题研究”(14CCY034);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基本词汇历史演变研究”(16JJD740015)
本文对语法化研究中"语法性"这一基础性概念作出辨析和论证。功能语法和生成语法都对语法性问题作出了深入的讨论,本文首先对此加以梳理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ⅰ)在语言世界中确实存在词汇性和语法性之分。(ⅱ)语法性和词汇性本质...
关键词:功能语法 生成语法 语法性 语法化 关系义 
生成语法的目标与体系——与人工智能途径的对比
《现代外语》2018年第3期293-305,共13页程工 邢富坤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汉语语料的词结构生成机制研究"(17BYY001)的资助
本文对生成语法和人工智能这两种语言研究范式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涉及理论目标、理论模型、语料来源、哲学归属、结构分析、词与词库等6个方面。基本结论是:两者的主要分歧源于各自的理论目标,体现在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两者互不适应...
关键词:生成语法 人工智能 语法性 语言理解 
汉语语法性成分功能衰落与跨层词汇化被引量:3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68-73,共6页刘红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BYY161);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15SG40);上海高校高峰学科建设计划项目
有些跨层词汇化的发生与汉语语法历史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汉语史上因一些语法性成分功能的衰落导致的相应的跨层词汇化演变,一些旧的功能和形式在历史发展中衰落了,进而与本不在同一层次的相邻成分跨层组合,形成新词,诸如:一些特殊...
关键词:汉语语法 历史演变 功能衰落 跨层 词汇化 
从历史来源看古汉语“NP+(之+)VP者”结构的语法性质被引量:1
《东方语言学》2017年第2期53-64,共12页梁银峰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指示词系统的历时演变”(12BYY085);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古汉语主从句和从属句的产生及其演变”(12YJC740057)资助
对于古汉语'NP+(之+)VP者'结构的语法性质,学界历来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文章认为,'NP+(之+)VP者'结构来自话题和述谓成分的整合,这是汉语从章法向句法演变的一个典型范例。有基于此,文章进而认为,'NP+(之+)VP者'结构中的'NP'是表实体...
关键词:古汉语 “NP+(之+)VP者”结构 后置关系从句 
试论“X不要不要的”结构特点和传播因素被引量:3
《汉字文化》2016年第6期68-70,共3页郭伏良 段又挺 
河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14年)“汉语词语感情色彩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编号SD141013);河北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百年汉语发展演变数据平台建设与研究”(编号13&ZD133)子课题的研究成果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语言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其具有简洁、幽默等特点,备受网友们的青睐,网络用语的流传速度与广度也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以网上出现频率较高的"X不要不要的"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心...
关键词:传播因素 现代汉语词典 网络用语 对外汉语教学 程度副词 模因 量词短语 何自然 语法性质 否定形式 
试论“大X的”的语用功能与语法性质被引量:16
《外语研究》2011年第6期10-16,112,共7页余光武 李平川 蔡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语义;语用与句法的互动研究"(10CYY033);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变异语言学视角下语法化渐进性研究"(08YYB002);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和侗台语若干语法范畴的形成与功能研究"的资助
"大X的"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固定用法。经考察发现,"大X的"的功能是充当后景句,为其后续句提供一个背景信息。而这个背景信息实际上是"大X的"所激发的语用预设,该预设通常反映了说话人的主观情态,因而具有主观性。"大X的"的特有功能...
关键词:大X的 后景 语用预设 情态构式 
论“名而动”结构的来源及其语法性质被引量:21
《中国语文》2008年第3期239-246,共8页杨荣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古汉语‘综合性动词’的语义句法特征及其演变研究”(项目号:03BYY020)的相关研究成果
要认识"子产而死"这样的"名而动"结构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语法结构,有两个问题必须弄清楚:一是这一结构的来源,二是连词"而"的语法功能。本文认为,连词"而"的基本语法功能是标记"两度陈述",即"而"连接的一定是两个在句法结构中具有述...
关键词:“名而动” “两度陈述”标记 述谓性 话题性主语“类意义” 复谓结构 
“语法性”现象及其对认知的影响被引量:6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122-127,共6页刘丽虹 张积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语言;认知与脑关系的心理学研究"(批准号:04BYY007)
语法性在许多语言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语法性是否影响人们对于物体的认知?回答是肯定的。心理学中关于语法性对认知影响的研究为我们解释这种影响产生的机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语法性 认知 编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