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生产

作品数:99被引量:11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蒋祖明郑云飞陈旭高单林赖毅更多>>
相关机构:金坛市农林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香港社区伙伴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勤地利:明清太湖地区农业史》
《阅江学刊》2025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人勤地利:明清太湖地区农业史》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惠富平教授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由江苏人民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太湖地区农业历史悠久,司马迁曾用“火耕水耨”“饭稻羹鱼”来描述其简朴自然的稻作生产生活方式。...
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饭稻羹鱼 稻作生产 火耕水耨 地利 社会经济因素 太湖地区 
多年生稻轻简高效生产技术
《致富天地》2025年第2期68-69,共2页 
一技术概况多年生稻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是通过种植人工培育、在自然生产条件下能反复利用地下茎正常萌发再生成苗的水稻品种,实现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2季以上的稻作生产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轻简的稻作生产方式,对于稳定水稻种植面积、...
关键词:农作物品种审定 稻作生产 人工培育 轻简高效 水稻产区 双季稻 一种多收 水稻种植面积 
稻香万年
《农产品市场》2024年第17期22-23,共2页扈明英 
提起万年的时候,总会想到万年的稻作文化。稻作文化不仅是指有关谷物发展生产中的一系列问题,更包括由于稻作生产而影响的民间生活方式、种种习俗与文化生态等。
关键词:稻作文化 稻作生产 万年 
隆平水稻博物馆陈列中的储粮文物故事
《中国粮食经济》2024年第4期78-80,共3页孙中华 
马王堆出土稻谷在隆平水稻博物馆历史陈列展厅里存放着一瓶不同寻常的出土稻谷,稻谷略带金色光泽,整体呈长粒状,其形状与当代籼稻无异。瓶内的稻谷出土于马王堆汉墓1号墓(辛追墓),初步估计有300多粒,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研究西汉...
关键词:马王堆汉墓 稻作生产 文物故事 实物资料 辛追 博物馆 稻谷遗存 历史陈列 
“一粒东海大米”引发稻作方式生态变革
《农村青年》2023年第12期44-46,共3页林培 
江苏是全国率先控减直播稻的粮食大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则是全省改直播稻为机插秧先行示范县。这一场自下而上、省市县联动、同向发力的稻作生产方式改革,“静悄悄”地对江苏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产生长远影响。故事...
关键词:粮食大省 耕地保护 粮食生产安全 东海大米 稻作生产 直播稻 稻作方式 生态变革 
一粒东海大米 引发稻作方式变革
《农家致富》2023年第18期54-55,共2页林培 
江苏是全国率先控减直播稻的大省,东海县则是全省改直播稻为机插秧先行示范县。这一场自下而上、省市县联动、同向发力的稻作生产方式改革,“静悄悄”地对江苏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产生长远影响。故事还得从“一粒...
关键词:耕地保护 粮食生产安全 东海大米 稻作生产 直播稻 稻作方式 东海县 示范县 
多年生稻轻简高效生产技术
《农家致富顾问》2023年第7期22-22,共1页
多年生稻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是人工培育、在自然生产条件下能反复利用地下茎正常萌发再生成苗的水稻品种,实现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2季以上的稻作生产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轻简的稻作生产方式,对于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种稻效益具有重...
关键词:稻作生产 人工培育 轻简高效 地下茎 水稻种植面积 水稻品种 种稻效益 多年生 
多年生稻技术——轻简化可持续稻作生产技术
《云南科技管理》2022年第6期67-68,共2页 
经过近万年的人工选择,人类把粮食作物从其多年生野生近缘种驯化成了一年生栽培种,为人类的生息繁衍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但是,一年生粮食作物生产方式也带来了种子投入量大、水土流失加剧、农机具投入增加、土壤结构破坏和养分失衡等...
关键词:粮食安全 多年生作物 稻作生产 野生近缘种 生息繁衍 人工选择 栽培种 农机具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稻作蕴含的土地伦理
《农业考古》2022年第6期245-251,共7页赖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少数民族生态观与农业生态文化构建探索”(项目编号:17YJAZH0037)。
适应云南南部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西双版纳傣族以稻作为主要生计来源。在稻作生产对土地和环境资源的利用中,傣族不仅将土地视为具有生命的存在,也将神(自然圣境)、动物和人纳入到土地生命共同体中。其稻作生产中蕴含的多元土地生命协...
关键词:傣族 稻作生产 土地伦理 
稻作生产中水、肥、药高效利用及对水稻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7
《河南农业科学》2022年第6期1-12,共12页李文秀 周行 刘琅 吴朝晖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1504)。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受水、肥、药的影响,但我国水、肥、药的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研究水、肥、药高效利用技术及其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述了水分高效利用技术(干湿...
关键词:水稻 水、肥、药 高效利用 产量 品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