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

作品数:1069被引量:515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骆新泉朱燕秋谢卫平耿传友姜光斗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安徽文学(下半月)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苏轼、纳兰性德悼亡词的对比研究——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为例被引量:2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年第7期14-15,20,共3页章豪 
爱情是人类最为复杂的情感。它有神奇的魔力,可以让人肝肠寸断也能让人欣喜若狂。中国历史上多少对佳人才子都为其所惑、为其所痴、为其所狂。苏轼与纳兰性德是宋、清两代诗词界的霸主,但他们也是为情爱所折磨的痴情种。这种折磨在所深...
关键词:苏轼 纳兰性德 悼亡词 爱情 
最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论悼亡诗的独特性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第10期62-63,共2页韩艳茹 鲁东大学 
悼亡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题材,它是"不言内"的古代文人对妻子爱意的独特而唯一的表达,它渗透着古代文人独特的爱情观和生命观,它有自己独特的意象运用和抒情方式。所以,悼亡诗和其他题材诗歌一样,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悼亡诗 礼教限制 爱情观 生命观 意象 抒情方式 
悼亡与自悼——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第3期12-13,共2页陈馨洁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强调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描述,表达对亡妻的追思。从纳兰词凄凉的意象和悲伤的情绪可以看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是对亡妻的怀念,从中也可以窥探作者内心的凄凉与痛苦,他所追怀的不仅是自己亡故的妻子,更是自己孤寂悲苦的...
关键词:纳兰性德 悼亡词 自悼 悲苦 
潘岳及其《悼亡诗》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第2期10-11,共2页宁亚平 
潘岳悼亡诗开悼亡诗之先河,对前代悼亡诗有继承、有发展,对后代悼亡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潘岳的悼亡诗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注重辞藻雕饰,表达了对妻子深沉的感情。
关键词:潘岳 悼亡诗 感情真挚 辞藻华丽 深远影响 
浅析悼亡诗词的情感处理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第12期14-15,共2页郝霞 张晶 孙月玲 
悼亡诗词作为诗歌的一种题材在表达手法上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两首悼亡诗词的分析解读,试图探讨其情感处理的方式及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追忆 白描 情感映射 
论元稹悼亡诗之情感意蕴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第12期10-11,共2页张迎双 
元稹在妻子韦氏故去之后,写下大量悼念亡妻的诗篇,这诸多悼念亡妻之作,可谓句句含泪,曲曲传情,其间饱含着诗人内心深处真挚而浓厚的情感。
关键词:元稹 悼亡诗 情感意蕴 
唐代悼亡诗浅探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7期102-,160,共2页丁雪艳 
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有唐一代的悼亡诗也蔚为大观。纵观唐代悼亡诗,其外部特征有二:其一是多集中于中晚唐,其二是多为居丧期间所作。这都与当时的政治背景、诗风、诗体自身发展规律及社会风气密切相关。
关键词:唐代 悼亡诗 外部特征 中晚唐 
墓志遗文空垂泪 悼亡数篇寄哀思——从韦应物悼亡诗和墓志看其婚姻生活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12期260-261,共2页时红梅 
中唐诗人韦应物,出身世家大族。所存十九首悼亡诗,历来对其专门研究者较少。参照其新近出土的墓志,并结合相关的史籍资料,从他十几首深挚感人的悼亡诗中,可以探析其与妻子元苹的大致婚姻始末、婚姻生活和情感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韦应物 悼亡诗 婚姻生活 
中国古代女性悼亡诗浅议被引量:2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9期89-90,共2页武志龙 
悼亡诗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一种重要的文学题材,本文将试图对悼亡诗的定义作一界定,并且着重论述中国古代女性的悼亡诗,上溯其源,下述其流,并简要概括其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悼亡诗 女性悼亡诗 妻悼夫 女性视角 
生死间动人的徘徊——苏轼悼亡词漫谈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4期32-32,共1页周丁力 
苏轼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之所以为历代的人们所称道,一是因为题材涉及人生的一种永恒的情境;二是在于其一波三折的表现方式;三是因为充分揭示出男性对配偶的情感可以达到的浓度和深度。
关键词:苏轼 悼亡词 生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