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状斑驳病毒

作品数:48被引量:193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振臣乔奇张德胜秦艳红田雨婷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安徽农业科学》《中国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现代甘薯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省级财政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烟粉虱对甘薯种薯带毒率及病毒病发生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2024年第1期180-187,共8页王爽 赵付枚 田雨婷 乔奇 张德胜 王永江 张振臣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10-B15);河南省优势学科培育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22301420029);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基金项目(2022ZC39,2024ZC058)。
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限制因素。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和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是危害我国甘薯的主要病毒。甘薯种薯感染SPCSV是甘薯苗期病...
关键词:甘薯田烟粉虱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烟粉虱带毒率 种薯带毒率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
《福建农业科技》2023年第6期11-21,共11页陈涛 薛婷 杨志坚 陈选阳 陈由强 陈建楠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N5013);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N0003)。
为了建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矮化褪绿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实现结果的可视化。根据SPFMV外壳蛋白...
关键词:甘薯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 甘薯矮化褪绿病毒(SPCSV)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 建立 
3种甘薯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2
《安徽农业科学》2022年第22期89-93,126,共6页李文宗 梁鑫 杨露露 王润豪 王磊 
针对甘薯卷叶病毒(SPLCV)、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的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设计了3种病毒的3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大小分别为180、295、774 bp,通过对引物添加量、退火温度、循环数等反应条件的优化,完善了能...
关键词:甘薯 甘薯卷叶病毒(SPLCV)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 多重PCR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O株系和RC株系中国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其遗传特征被引量:4
《中国农业科学》2020年第11期2207-2218,共12页秦艳红 王永江 王爽 乔奇 田雨婷 张德胜 张振臣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CARS-10-B13);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62300410160);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基金(2019ZC37)。
【目的】对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O株系中国分离物(SPFMV-O-Ch1)和RC株系中国分离物(SPFMV-RC-Ch1)的基因组全序列进行克隆,明确SPFMV-O-Ch1和SPFMV-RC-Ch1的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遗传变异情况,为...
关键词: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株系 全基因组序列 遗传变异 重组分析 
甘薯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8
《分子植物育种》2020年第9期2957-2962,共6页蒋素华 牛苏燕 梁芳 王默霏 袁秀云 崔波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81100110300);河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701519/702056);河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72107000003);郑州师范学院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共同资助。
为了快速进行甘薯病毒田间检测和脱毒苗诊断,该研究建立了一个能够同时检测SPCSV、SPLV和SPFMV这3种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公示的甘薯病毒基因序列来设计3种甘薯病毒的引物,分别对模板浓度、退火温度、Mg2+浓度和循环...
关键词:甘薯病毒检测 多重RT-PCR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甘薯潜隐病毒 甘薯褪绿矮化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海南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克隆及分析被引量:1
《分子植物育种》2020年第8期2445-2451,共7页李嘉莹 沈文涛 庹德财 朱国鹏 黎小瑛 言普 周鹏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ZDYF2019030)资助。
为了明确海南本地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种群的遗传进化关系及致病机理,本研究利用Small RNA测序技术对采自海南的甘薯样品进行鉴定,获得与SPFMV序列具有相似性的85个contigs,与NC_001841相似性...
关键词: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MALL RNA测序技术 全基因测序 序列分析 
甘薯病毒病害(SPVD)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7
《核农学报》2020年第1期71-77,共7页孙钟毓 龚莺 赵琳 石江 毛碧增 
杭州市农科院重大科技推广项目(2017HNKT-04).
甘薯病毒病害(SPVD)是最主要的甘薯病毒病害之一,研究表明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共同侵染形成SPVD。本文综述了SPFMV和SPCSV这2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基因组结构与遗传变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阐...
关键词:甘薯病毒病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 沉默抑制蛋白 综合防控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褪绿矮化病毒重组双CP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和抗血清的制备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第4期275-279,共5页李恩广 郭宝太 杨雪 朱虹 王晶珊 乔利仙 隋炯明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薯类创新团队遗传育种岗位(SDAIT-16-03);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7GNC11114);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由褪绿矮化病毒(SPCSV)和羽状斑驳病毒(SPFMV)协生共侵染引起病毒病(SPVD)是甘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建立一种高效的甘薯病毒病SPVD检测体系,本研究构建了SPCSV和SPFMV重组双C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2b-SPVD-CP,该重组菌在20℃条件...
关键词: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 重组双CP基因 原核表达 抗血清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的RT-PCR检测技术构建被引量:2
《分子植物育种》2019年第13期4302-4306,共5页肖海峻 孟利前 朱建晨 张进 李庞博 黄广学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博士基金项目;北京市农委项目共同资助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在甘薯病毒检测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采用该技术可检测出甘薯组织中含量极低的病毒RN...
关键词:甘薯(Ipomona batatas) 羽状斑驳病毒 RT-PCR检测技术 
0.1%大黄素甲醚防控甘薯病毒病害介绍
《农化市场十日讯》2019年第7期18-18,29,共2页
一、研发背景甘薯病毒病害(SPVD)是由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同时感染甘薯并互作时,产生的甘薯病毒病害,是世界范围内对甘薯产业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
关键词: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病毒病害 大黄素甲醚 防控 SPFMV 矮化病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