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海顿

作品数:20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尹雪峰吴姗邓婕李媛刘兰兰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音乐学院白城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星海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人民音乐》《当代音乐》《高保真音响》《视听前线》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海顿《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
《艺术评鉴》2024年第13期86-91,共6页高伟男 
大提琴协奏曲这个体裁海顿一生中只创作过两部,而本文研究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正是他早期的作品,该乐曲整体积极向上,曲调轻松明快,完美诠释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特征。该曲目也是众多大提琴学习者必须学习的曲目之一。本文分别...
关键词:约瑟夫·海顿 《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音乐分析 演奏研究 
面具下的真容:以何遮蔽 何以澄明——评约瑟夫·海顿的三幕喜歌剧《月亮的世界》的中国首演
《人民音乐》2024年第4期37-41,共5页吴姗 
对于1737年间的意大利来说,歌剧早已从专享走向了民众,喜歌剧作为商业化的娱乐形式,如同威尼斯狂欢节那般为大众提供了私密且合法的放纵空间,彼时剧院的姿态就像今天的爵士吧。而对于2023年9月23日前往北京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的乐迷而...
关键词:表演艺术中心 喜歌剧 娱乐形式 狂欢节 首演 海顿 爵士 威尼斯 
海顿《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
《当代音乐》2020年第12期92-94,共3页陈雨晴 鲍晓燕 
《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是奥地利古典主义作曲家海顿早期创作的一首钢琴奏鸣曲,这首作品虽然还保留了巴洛克时期的创作风格,但在曲式结构上已初步形成了古典奏鸣曲式的基本形式,如三部性结构、展开部独立等,并在其中体现了展开性变奏的...
关键词:约瑟夫·海顿 帕蒂塔 曲式结构 展开性变奏 
“交响乐全能手”约瑟夫·海顿
《音乐爱好者》2019年第5期36-41,共6页克里斯·德·苏扎 张源源(编译) 
正如这位奥地利作曲家曲折多变的人生一样,他的一百零四首交响曲也是如此独具匠心。弗朗茨·约瑟夫·海顿似乎总给人一种'普通人'的感觉。他生于J.S.巴赫所处的封建时代(1732年),去世于第一艘汽船(steamship)在克莱德河上(Clyde)航行的...
关键词:艾斯特 维也纳 交响曲 交响乐 
家有悍妻,祸哉? 福哉?——记弦乐四重奏的创始人约瑟夫·海顿
《音乐时空》2011年第11期53-54,共2页刘兰兰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以能忍受其泼辣而凶恶的妻子而被后世人们传为佳话,而音乐史上也这么一位辛辣无比的女人,那就是被人们尊称为"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约瑟夫·海顿的悍妻。据说当年海顿看上的是理发匠的小女儿,可谁料小...
关键词:弦乐四重奏 海顿 小提琴 交响乐 音乐家 音乐史 中提琴 大提琴 苏格拉底 主题动机 
缅怀伟大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海顿被引量:2
《大家》2010年第11期26-27,共2页尹雪峰 
海顿为世界音乐创作的发展奉献了他一生的经历,为人类留下了高产的艺术精品,虽然他跟亨德尔、格鲁克一样晚年才显现他们的才华,但正是由于他奠定了四重奏体裁,形成了自己独特古典交响曲的风格,被后人称为"四重奏之父"、"交响曲之父",海...
关键词:约瑟夫·海顿 经历 “四重奏之父” “交响曲之父” 
交响乐之父约瑟夫·海顿
《高保真音响》2009年第8期104-106,共3页陈胜海 
海顿并不是交响曲这一器乐体裁的发明者,但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将交响曲的潜在能量充分发挥出来。他将交响曲发展成为器乐演奏的典范形式,以至于在后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得以延续。他的这个做法并不完全是出于他自己的意愿,还同他的生平有...
关键词:海顿 交响乐 器乐演奏 潜在能量 发明者 不完全 体裁 
弦乐四重奏之父约瑟夫·海顿
《高保真音响》2009年第8期107-108,共2页何丛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弗兰茨约瑟夫海顿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其数量不下100部。同他的交响曲一样,他虽然不是这种音乐演奏形式的创造者,但他通过自己的探索,通过大量的作品,将这一形式发展完善,成为至今仍在延续的非常重...
关键词:弦乐 海顿 音乐演奏 奥地利 创造者 作品 
海顿二百年祭
《音乐爱好者》2009年第12期32-36,共5页杨燕迪 
本文原为作者在深圳音乐厅的讲演,全文原刊载于《文汇报》2009年10月24日星期六第6版"每周讲演",标题为"作曲家海顿二百年祭"。杨燕迪先生认为:"增加‘作曲家'三个字可能是编辑为了照顾中国读者尚不太熟悉海顿的缘故,但海顿显然并不只...
关键词:约瑟夫·海顿 奥地利 作曲家 音乐艺术 
点评——海顿:超越快乐与忧伤的优美
《音乐爱好者》2009年第12期34-34,共1页严锋 
1983年的一天下午,我坐在挤得满满的复旦大学2101教室,听上海音乐学院萧白老师讲海顿。二十六年过去,我读到来自同一音乐学府的杨燕迪教授的讲演,海顿还是那个海顿,讲者和听者有什么样的变化?
关键词:约瑟夫·海顿 音乐艺术 艺术欣赏 钢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