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掘

作品数:160被引量:10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郑蓉妮梅建军张健李钢井中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丰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国盗掘类文物犯罪现状、治理困境与完善路径——以S省380起案件为样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5-26,共12页赵娟 
盗掘类文物犯罪严重危害文化安全。S省是我国盗掘类文物犯罪案件占比较高的省份,通过对该省相关案件的实证分析,发现此类犯罪案件呈现出犯罪主体分布集中、犯罪对象多元、组织化专业化程度高、文物追缴难度大等特点。目前还存在法律体...
关键词:盗掘类文物犯罪 文物安全 犯罪治理 
3枚烟蒂牵出1492件文物被盗案
《方圆》2024年第24期24-27,共4页黄莎 
盗墓者似乎也认为这地方荒无人烟,应当不容易被发现,因而还在现场遗留下不少可疑物品,其中便包括3枚烟蒂和手套2024年5月,浙江省绍兴市中级法院作出二审裁定,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这意味着,司法机关对盘踞在浙东地区10余年的盗掘古墓...
关键词:维持原判 被盗案 二审裁定 盗掘古墓 浙江省嵊州市 浙江省绍兴市 烟蒂 司法机关 
河南省盗掘文物犯罪的案件特征、空间格局与形成机制
《地理科学进展》2024年第11期2312-2326,共15页兰利 李钢 李秉承 温小婷 王紫琦 王亚彤 
西北大学“仲英青年学者”支持计划(2016);西北大学“人地关系与空间安全”特色优势科研团队建设项目(2019)。
作为文明传承与文化自信重要载体的中国文物古迹屡遭不法分子盗掘,极大地妨害了华夏文明的考古探源和国家文物安全及文化自信建设,值得社会各界重点关注。鉴于当前缺乏地理学视角下针对此类犯罪高发地域的聚焦探究,论文以中国盗掘文物...
关键词:盗掘文物犯罪 案件特征 空间分异 形成机制 河南省 
组团盗挖土龙骨,最后栽了
《方圆》2024年第19期50-51,共2页王丽通 李建军 慕利峰 
除了参与盗挖、出售土龙骨,柳小厦还联系其他盗掘人倒卖土龙骨,从中赚取差价。柳小厦三次从当地人李浪平手中收购土龙骨180余公斤,倒手又售卖给丁良明等人。“有人偷挖土龙骨,就在村后面的山坡上。”陕西省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刑警大...
关键词:陕西省榆林市 举报电话 榆阳区 现场勘查 犯罪嫌疑人 民警 龙骨 盗掘 
中国盗掘文物犯罪的空间格局、作案模式及影响因素
《热带地理》2024年第10期1854-1868,共15页兰利 李钢 李秉承 李佳 温小婷 王亚彤 王莺莺 闫强乐 
西北大学“仲英青年学者”支持计划(2016);西北大学“人地关系与空间安全”特色优势科研团队建设项目(2019)。
文章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相关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空间分析、文本分析等方法探究中国盗掘文物犯罪的空间分布格局、作案模式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被盗掘文物以秦汉及以前时期的在野古墓葬为主;盗掘文物犯罪人多为低学历...
关键词:盗掘文物犯罪 空间格局 作案模式 影响因素 中国 
惩治文物有组织犯罪的实践困境与路径完善——以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为视角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58-64,共7页王勇杰 姜玉军 
当前我国文物犯罪出现了新的特点,特别是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犯罪团伙具备了组织特征、经济特征、行为特征、非法控制特征(危害性特征),出现了有组织化犯罪的趋势,应当纳入有组织犯罪进行惩治。但是,当前对惩治文物有组织犯罪的刑事...
关键词:盗掘文物 有组织犯罪 实践困境 惩治路径 
两次盗墓空手而归 “摸金校尉”获刑十年
《公民与法(检察版)》2024年第8期37-38,共2页洪志安 
6月4日,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维持洛阳高新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分别判处被告人刘某军、罗某军有期徒刑各十年,并处罚金1.5万元,其余4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至五年不等刑罚,并判令刘某军等6被告人在国家级媒体上...
关键词:终审裁定 一审判决 盗掘古墓 赔礼道歉 修复工程 有期徒刑 空手而归 十年 
跨越8年的盗掘古墓案终判决
《公诉人》2024年第6期36-37,共2页刘立新 吴阁 艾萌萌 
“程某涛等人的盗掘行为虽未破坏该墓椁室,但对墓葬结构造成了严重损毁,严重破坏了该墓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并严重危害了文物本体安全。”2024年6月12日,记者从河南省新郑市检察院获悉,该院办理的程某涛等5人盗掘古墓葬案件中的被...
关键词:盗掘古墓 椁室 河南省新郑市 墓葬结构 文物本体 检察院 
他的行为是否属于“多次盗掘”
《方圆》2024年第10期60-61,共2页刘立新 张友志 
目前对多数文物最好的保护方法仍是埋藏在地下,因为一旦出土,就可能对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或毁坏。因此,盗掘古墓葬罪属于行为犯,其既遂并不应该以实际盗得文物为构成要件。“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这是北宋《东...
关键词:《东京梦华录》 行为犯 文物 石壁 构成要件 
漫谈民国初期河南地方政府对文物的保护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4年第10期54-56,共3页任博韬 
一部河南史,半部华夏史。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中心,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且十分丰富。作为文物大省的河南省,据统计,其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馆藏文物占全国八分之一。19世纪末20...
关键词:盗掘古墓 民国初期 历史文化遗产 地下文物 馆藏文物 甲骨文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文物大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