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道端部

作品数:12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任华林刘志宏邓姝谷利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省交通勘测设计院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运输经理世界》《山西交通科技》《中国科技纵横》《公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立交匝道端部平交口渠化设计探讨
《天津建设科技》2021年第2期69-71,共3页刘俊 杜衍庆 
考虑部分苜蓿叶立交结合匝道端部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的复杂性,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对部分苜蓿叶立交匝道端部平面交叉技术特点和交通渠化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提出分隔岛、导流岛、左右转弯附加车道的具体设计要求。
关键词:高速公路 立交 苜蓿叶形 匝道端部 平面交叉 渠化设计 交通岛 
匝道端部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分析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年第10期243-244,共2页李耀龙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中,对于匝道端部平面交叉口,一般根据交叉口交通量预测、被交路等级、匝道功能等设计交叉口布局、形式,并且进行竖向设计,不同的交叉口形式需要进行不同的竖向设计方法。主要结合T形平交口实际路用功能,总结出几...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 竖向设计 特征断面 横坡 
互通立交匝道端部纵断面设计探讨
《交通标准化》2013年第3期35-37,共3页康志瑜 
匝道纵断面设计是互通立交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位于匝道起终点端部处的设计高程及设计坡度的计算更是其中一大难点。笔者根据多年设计经验,结合现有规范,对这一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通立交 匝道 纵断面 端部 
谈匝道端部与变速车道设计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第26期256-256,共1页王志慧 
匝道端部(也称为出、入口)是以下三部分的总称:进出正线的三角渐变段,连接主线与匝道路段的变速车道及渐变段与正线车道之间分道区的三角地带。两端的端部加上中间的匝道路段就形成了一条匝道。
关键词:匝道 端部 变速车道 设计 
互通立交匝道及端部的设计分析
《中国科技纵横》2012年第2期171-171,共1页刘占武 韩青春 
互通式立交是不同方向车辆进行转换的纽带。作为互通式立交基本单元的匝道,其设计合理与否将对整个立交乃至与其相连的快速道路的交通功能、服务水平、投资环境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匝道端部附近的超...
关键词:互通立交 匝道端部 超高 反超高 分、合流点 
互通式立交匝道端部设计浅析被引量:1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年第4期58-59,共2页石涛 
主要探讨互通式立交匝道端部设计方法和设计时的一些注意事项,结合自己设计时遇到的问题,对互通立交匝道出入口的设计方法做简要总结。
关键词:互通 匝道 端部 三角区 变速车道 
互通立交匝道端部超高设置的探讨被引量:1
《辽宁交通科技》2002年第4期34-35,共2页刘志宏 
互通立交曲线匝道的超高设置是互通立交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尤其是匝道端部附近的超高设置 ,在立交设计中也堪称难点。虽然规范中对此都有明确规定 ,但本文中将对此更详细地加以总结归纳 ,以供设计者参考。
关键词:超高设置 互通立交 匝道端部 立交设计 公路 
互通立交匝道端部出入口设计浅谈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B06期13-14,30,共3页谷利军 邓姝  
本文主要从行车安全,设计合理角度出发,对互通立交匝道端部出入口的最小间距、平面线型、纵断拉坡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匝道 回旋曲线 纵坡 端部出入口 互通立交匝道 设计 公路 
应用HCM-TRB评估匝道与主线连接端部通行能力被引量:2
《公路》1999年第2期46-50,共5页任华林 
介绍了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1994年最新修订版中有关匝道分岔端部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的分析计算方法。该方法对我国高等级公路中互通式立交变速车道的设计与评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匝道端部 通行能力 服务水平 公路 HCM-TRB 
理论、规划、勘测与设计
《运输经理世界》1997年第1期11-14,共4页
关键词:公路勘察设计 机助 路线 互通立交 高速公路 交通科技 公路测设 公路透视图 增刊 匝道端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