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

作品数:5222被引量:10705H指数:2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王付曲夷张再良李家庚吕翠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河南中医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张仲景对《黄帝内经》脾胃理论的发挥
《河南中医》2024年第11期1632-1635,共4页杨文园 何晓晖 
《伤寒论》继承了《黄帝内经》“人以胃气为本”“土生万物”思想,将顾护脾胃的思想贯穿于治疗疾病始终,在六经证治中既重视脾胃阳气又重视脾胃阴液。治疗太阳病时,强调发汗过程中要资养汗源;素体脾胃虚弱者,托邪外出同时补中和胃;使用...
关键词:脾胃理论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及临床应用探析被引量:1
《河南中医》2024年第11期1650-1653,共4页谭王琪 田苗芳 王兴丽 田岳凤 
山西中医药大学“临床科研平台建设”项目(2021PY-PT-02);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190127)。
桂枝加葛根汤方由“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等6味药物组成,具有解肌发表,宣通经气,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项背强几几”,临床多用于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所致的发热、...
关键词:桂枝加葛根汤 “项背强几几”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部分药物度量衡转换与统一
《河南中医》2024年第10期1459-1464,共6页朱莹 许大剑 
《伤寒杂病论》中半夏一升重五两,附子一枚重半两,附子大者一枚重一两,陈皮三枚(即三片)重一分,枳实二枚(即二片)重一分,巴豆十六枚重一分,乌头一枚重半两,大枣三枚重一两,蜀椒一升重三两,吴茱萸一升重五两,竹叶一把重二两,麦门冬一升...
关键词:度量衡 剂量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阿胶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
《河南中医》2024年第10期1465-1470,共6页黄瑞 
《伤寒杂病论》中含有阿胶的方剂有黄土汤、薯蓣丸、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炙甘草汤、大黄甘遂汤、黄连阿胶汤、猪苓汤、鳖甲煎丸、芎归胶艾汤、胶姜汤、温经汤等11首,每方中阿胶功效并不完全相同,阿胶不仅能止血养血,还可发挥多重作用...
关键词:阿胶 黄土汤 薯蓣丸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炙甘草汤 大黄甘遂汤 黄连阿胶汤 猪苓汤 鳖甲煎丸 芎归胶艾汤 胶姜汤 温经汤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中“阳”字含义考辨
《河南中医》2024年第9期1307-1311,共5页茆慧芳 李崇超 
“阳”字在《伤寒杂病论》中具有丰富的含义,或言脉象,或言脉位,或言脉法,或言津液,或言阳气,或言卫气,或言病位,或言病邪,或言病性,或言治则等。言脉象时,“阳”代指阳邪;言脉位时,“阳”表示寸脉,“阴”表示尺脉;言脉法时,以阴阳表示...
关键词:“阳” 脉象 脉位 脉法 津液 阳气 卫气 病位 病邪 病性 治则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从证态角度论述太阳病
《河南中医》2024年第8期1145-1148,共4页崔光宇 郭迪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二批“杏林学者工程”-青年科学家项目(QNKXJ2-2021+RW10)。
从证态角度来看,太阳表证本质为全身性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是各种外感病症的前驱期,不同体质的人又会出现不同的症状表现,机体强壮者会出现交感张力相对低下的麻黄汤证,麻黄汤证的状态本质是机体交感张力的相对不足,难以解除疾病。麻黄...
关键词:太阳病 证态 外感病 麻黄汤证 桂枝汤证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基于外寒内饮探讨咳嗽发热性外感疾病传变诊治规律
《河南中医》2024年第5期649-654,共6页库喜龙 袁超 张林林 谢秋利 臧云彩 
咳嗽发热是疾病过程,其症状、病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逐步发展变化,初期邪气进犯太阳,外寒里饮偏重,用药干预后疾病痊愈或转归传变,入里化热与饮相结或者转入少阴,阳虚水泛冲逆。针对由外寒内饮病机引起的咳嗽发热性外感病,其治疗及转归...
关键词:外寒内饮 咳嗽 发热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裴林治疗上热下寒证经验被引量:2
《河南中医》2024年第5期705-709,共5页吴月 裴林 
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科技研发平台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项项目(20567625H);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
裴林教授认为,内伤杂病的发生发展与三焦密不可分,三焦运行人体产生的诸气,传输布散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气血以此为通路,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调会导致内伤杂病的发生,病情缠绵难愈,大多虚实寒热并见,临床可结合三焦辨证治疗,三焦辨证...
关键词:上热下寒证 内伤杂病 三焦辨证 脏腑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裴林 
河南长垣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传承与临证经验
《河南中医》2024年第4期536-541,共6页卜俊成 张景祖 张昱 邱莹莹 赵蕊 李宁 王明 
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TCM2023018)。
作为河南省首批优质中医学术流派,河南长垣张氏中医内科流派传承脉络清晰,学术思想鲜明,临床经验丰富,是中原医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之一。该流派创立者张清连在地域文化影响下,传承家学,儒医兼通,擅长运用中医药诊治肺病、脾胃病、痹证、...
关键词:河南长垣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 痰瘀同治 肺病 胃病 痹证 男科疾病 杂病 阳痿 性功能减弱 早泄 
《伤寒杂病论》舌诊刍议被引量:1
《河南中医》2023年第12期1783-1785,共3页郭倩 李荣科 张磊 魏昭晖 马欣欣 万生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60914,81560718)。
《伤寒杂病论》舌诊包括察舌体、舌苔、舌态等,张仲景认为,三阳病及六腑病,重在察舌苔变化,因为三阳病及六腑病多为外邪侵袭,病位表浅,正气尚未衰,舌质变化不明显;三阴病及五脏病,重在察舌质形态,因为三阴病及五脏病病位在里,舌质变化...
关键词:舌诊 《伤寒杂病论》 舌体 舌苔 舌态 张仲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