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剧创作

作品数:230被引量:20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杜桂萍徐子方张大新姚大怀金艳霞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徐渭杂剧创作的突破与创新——以《四声猿》和《歌代啸》为例被引量:1
《大舞台》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尹丹琦 
徐渭是明代中后期重要的杂剧作家,他的作品代表了明代杂剧的转变。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剧本体制、戏剧结构、表演形式三个维度分析了徐渭《四声猿》和《歌代啸》杂剧的创新思路和方法,旨在为古典戏曲的现代转化以及当代戏曲创作...
关键词:徐渭 明代杂剧 《四声猿》 《歌代啸》 
张国宾杂剧创作中的“平民意识”——以《汗衫记》和《衣锦还乡》为例
《今古文创》2022年第46期14-16,共3页朱一泉 
张国宾是从事杂剧创作的艺人作家,他善于从民间故事中取材,以独特的平民叙述视角展现市井百姓的思想、情感和生存状态,写出情节性强、价值观念朴素的杂剧作品。对民间故事的取材改编和表现强烈而真挚的父爱是张国宾作品最为显著的创作...
关键词:张国宾 《汗衫记》 薛仁贵 《衣锦还乡》 《元刊杂剧三十种》 
论藩王朱权的杂剧创作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91-96,共6页张成全 
作为藩王作家,朱权的杂剧创作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早期的雄心壮志与风流俊采,后期的抱道养拙与神仙道化,勾勒出朱权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其杂剧的特征主要有:严格的道德自律,自觉的伦理意识;喜庆热闹的场面,典型的宫廷剧风格;...
关键词:朱权 杂剧 创作 
梦想照进现实——关汉卿杂剧作品中理想蓝图的构画
《大舞台》2022年第2期25-28,共4页鲍誉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闪烁着理想的光芒,一定程度上所呈现的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对理想蓝图的期待,这种理想蓝图的构画是基于剧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极度不满。由于元代社会黑暗动荡、文人地位低下、吏治严苛及民族压迫的存在,致使民众无法直...
关键词:关汉卿 杂剧创作 理想蓝图 
元代杂剧兴盛的缘由
《半月选读》2022年第1期19-19,共1页青木正儿 
中国的戏曲艺术发展到宋金时期渐渐成熟,到了元代,杂剧创作更是呈现出繁荣景象。元代都市经济的繁荣为元杂剧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也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元代出现了许多人口集中的大都市,人们也需要文化娱乐,而杂剧这种俗文化非常...
关键词:元代杂剧 杂剧创作 剧本创作 元杂剧 宋金时期 都市经济 文化娱乐 城市居民 
民国时期遗民作家的传奇杂剧创作及其戏曲史意义被引量:1
《南大戏剧论丛》2021年第1期89-102,共14页姚大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近代报刊戏曲整理与研究”(19BZW166)阶段性成果。
遗民作家及其剧作是中国戏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初期,遗民作家在政治与文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民初传奇杂剧创作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遗民作家从喧闹走向平静,在传奇杂剧领域也从高峰走向低谷。受其人生...
关键词:民国 遗民作家 传奇杂剧 戏曲史意义 
白朴遗民心态的继承与新变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年第12期132-134,共3页赵彦军 
白朴作为由金入元的遗民,他的遗民心态是在失母之痛、父执元好问隐居不仕及父亲白华历仕三朝的影响下形成的,表现为兴亡慨叹、隐逸避仕与放浪形骸的人生姿态。后来的人生经历造成白朴遗民心态产生新变,对儒家传统的反叛使他从书斋走向市...
关键词:白朴 遗民形态 杂剧创作 
明代后期杂剧体制的多样化及其创作的繁荣
《曲学》2019年第1期237-258,共22页郭英德 王永恩 
晚明的杂剧创作与明前、中期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晚明的杂剧受当时复古思潮的影响,掀起了一股"崇元"的热潮,元杂剧得到了许多戏曲家的高度评价,认为其本色、当行的特色正是当时杂剧创作所缺乏的。于是,晚明时期不仅涌现出了一批元杂...
关键词:杂剧创作 元杂剧 杂剧作品 戏曲家 晚明时期 当行 复古思潮 明代后期 
元代婚恋民俗中媒妁习俗探析——关汉卿杂剧创作中的媒妁形象
《黑河学院学报》2019年第12期201-203,共3页徐慧敏 
《诗经·齐风·南山》:“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明媒正娶”“媒妁之言”的媒妁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更是约定俗成的、被广大民众所接受的民间文化,即民俗。在关汉卿的元杂剧创作中,塑造了许多...
关键词:关汉卿 元杂剧 媒妁习俗 
论王夫之杂剧创作《龙舟会》的伦理内涵
《新闻传播》2019年第15期13-14,共2页邱苑妮 
本文主要是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联系《龙舟会》创作的时代语境和历史的伦理现场,具体阐述和探讨《龙舟会》文本所承载的伦理内涵,从而深入把握王夫之具有启蒙意义的进步伦理观。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 《龙舟会》 王夫之 伦理内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