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过程

作品数:84被引量:3222H指数:2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邓晋福张国伟侯增谦李三忠苏尚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大别-苏鲁造山带橄榄岩记录的碰撞造山过程中地幔楔的地壳交代作用被引量:7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9年第3期459-484,438,共26页陈仁旭 尹壮壮 夏春鹏 
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课题(XDB180203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90624,4187303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CB856106)
地壳交代作用是洋壳俯冲带板片-地幔界面的普遍现象,由于地幔楔样品的缺乏,其识别存在困难。而碰撞造山带广泛出露的地幔楔来源的造山带橄榄岩则是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对大别-苏鲁造山带橄榄岩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这些成果...
关键词:造山带橄榄岩 碰撞造山带 俯冲带 壳-幔相互作用 地球化学传输 大别-苏鲁造山带 
西天山的增生造山过程被引量:248
《地质通报》2009年第12期1804-1816,共13页高俊 钱青 龙灵利 张喜 李继磊 苏文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7CB411302;2001CB4098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672153;40721062);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0911070)资助
西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的西南缘,经历了复杂的增生造山过程。它也是标志塔里木地块北部被动陆缘与西伯利亚地块南侧宽阔活动陆缘最后拼合的构造带。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将西天山划分为北天山弧增生体、伊犁地块北缘活动陆缘、伊犁地块...
关键词:西天山 蛇绿岩 高压变质岩 花岗岩 增生造山 
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研究的重要进展和问题被引量:220
《岩石学报》2009年第11期2695-2726,共32页陈衍景 翟明国 蒋少涌 
国家973计划项目"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2006CB403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30421;40425006)的资助
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前4年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提出了镁铁质岩石容矿的热液铜镍-贵金属矿床、浅成作用的概念,将热液成矿系统分为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和浅成热液三大系列;基于一批造山型银、铅锌...
关键词:华北克拉通 中亚造山带 中央造山带 成矿作用 造山作用 
大陆造山过程的多期演化:以西大别为例被引量:12
《科学通报》2009年第13期1815-1825,共11页吴元保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9CB825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873043;40821061;90714010;40772042);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批准号:IRT0441);教育部"111"创新引智计划(编号:B0703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编号:NCET-06-0659)资助
大陆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是汇聚板块边缘的重要特征,其形成和演化大多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以西大别为例,利用锆石成因矿物学、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特点等,结合区域地质情况,对造山带的多期演化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制约.结果得到,浒湾...
关键词:大陆碰撞造山带 古特提斯洋 榴辉岩相变质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石炭纪 三叠纪 
滇西北北衙金多金属矿田的成岩成矿作用:对印-亚碰撞造山过程的响应被引量:45
《岩石学报》2008年第3期457-472,共16页薛传东 侯增谦 刘星 杨志明 刘勇强 郝百武 
国家基础研究计划“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973项目综合课题(编号:2002CB41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772067);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6D020M);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编号:YK98008-2)资助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是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成矿带中南段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发育一个与富碱斑岩密切相关的金多金属成矿系统。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矿田内的成岩成矿作用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并探讨其与印-亚碰撞造山过程的响应...
关键词:成岩成矿作用 富碱斑岩 印.亚陆陆碰撞造山过程 喜马拉雅期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 滇西北 
中国造山带内生金属矿床类型、特点和成矿过程探讨被引量:107
《地质学报》2005年第3期342-372,共31页毛景文 李晓峰 李厚民 曲晓明 张长青 薛春纪 王志良 余金杰 张作衡 丰成友 王瑞廷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G1999043211和G1999043216);地质调查项目(编号K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434011)资助的成果
中国是造山带最为发育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分布广泛。本文从成矿地球动力学演化角度对中国造山带中矿床类型、特点和成矿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研究,将造山带矿床分为碰撞造山型和俯冲造山型两种。前者进一步可分为同碰撞造山过...
关键词:矿床类型 成矿过程 造山带 中国 碰撞造山过程 地球动力学演化 金属 内生 低温成矿域 扬子克拉通 卡林型金矿 地区分布 综合研究 青藏高原 拉分盆地 成矿特点 成矿规律 伸展盆地 大陆边缘 矿床形成 造山期 剪切带 东天山 
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下地壳置换:非造山过程的壳幔交换被引量:59
《岩石学报》2002年第1期1-8,共8页翟明国 樊祺诚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G19990432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72061;中国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KZCX1-07的研究成果
华北克拉通内部前寒武纪麻粒岩地体和新生代火山岩的麻粒岩捕虏体的研究表明,前寒武纪下地壳与现今下地壳的组成是不同的。下地壳的主要置换发生在中生代。这表明,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的构造重大转折,不仅使得盆山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且下地...
关键词:华北 中生代 下地壳 置换作用 
青藏高原岩石圈不均一性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12
《中国科学(D辑)》2001年第B12期55-60,共6页邓晋福 莫宣学 罗照华 汪洋 赵海玲 赵志丹 苏尚国 喻学惠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8040800);国土资源部科技项目(2001010202);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项目(KL.4);IGCP-430项目;新疆305项目(96-915-07-03);国家"211"学科建设子项目资助
首先论述现今高原岩石圈结构的不均一性现象,然后通过事件性质及其序列的讨论,推演印度-亚洲碰撞后造山过程的P-T-t轨迹及其深部过程,由此提出青藏高原岩石圈三阶段演化的构造相模型:(1)早期相:帕米尔型岩石圈冷根;(2)中期相:念青唐古...
关键词:青藏高原 岩石圈 不均一性 造山过程 P-T-T轨迹 岩石圈演化 构造相 大陆碰撞造山带 构造动力学 
造山过程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质量传输的评述被引量:7
《地质论评》2000年第4期371-383,共13页刘伟 
国家攀登预选项目 (95-预-25;95-预-3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999043204);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生态环境重大项目 (KZ951-B1-404)
在汇聚板块边缘,滑脱面的滑动和沉积岩系的逆冲堆叠,导致孔隙水被压实排出。流体润滑了滑脱面,从而引起增生楔的生长。流体对流体制是地壳深熔的先驱事件。碱性花岗岩在次固相下有丰富的岩浆水出溶,并且促进了碱性长石的微组构重组织。...
关键词: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造山过程 质量传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