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作用

作品数:265被引量:5448H指数:4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陈衍景张建新孙枢吴福元肖文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质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婆罗洲西部中生代古太平洋安第斯型俯冲的岩浆作用记录被引量:2
《地质学报》2022年第10期3381-3409,共29页王岳军 钱鑫 吴赛男 J-BASI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830211和U1701641);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8B030312007);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编号2016ZT06N331)共同资助成果。
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在婆罗洲如何表现,有何地质记录?西北婆罗洲与西南婆罗洲是否属于以板块缝合线分割的不同陆块,中生代时期婆罗洲西部与我国东南沿海存在何种关联?回答上述科学问题是揭秘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体系的关键一环。本文系统综...
关键词:早侏罗世—晚白垩世 火成岩浆作用 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 婆罗洲西部 古太平洋俯冲 安第斯型造山作用 东亚陆缘 
世界伟晶岩型锂矿床地质研究进展被引量:39
《地质学报》2021年第10期2971-2995,共25页陈衍景 薛莅治 王孝磊 赵中宝 韩金生 周可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630313,U1803242,U1906207,42173068)联合资助的成果。
稀有金属伟晶岩主要分为LCT(Li-Cs-Ta)型和NYF(Nb-Y-F)型,其中LCT型伟晶岩是全球重要锂矿来源。本文分析了全球伟晶岩型锂矿床的地质勘查和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各大陆代表性伟晶岩型锂矿床,发现锂矿空间分布不均匀,成矿时间具有多期性...
关键词:锂矿床 LCT型伟晶岩 花岗岩 造山作用 超大陆 
从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回眸与展望被引量:14
《地质学报》2021年第1期75-97,共23页许志琴 郑碧海 王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川西古特提斯域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构造成因》(编号9195520031);《新能源锂矿资源与大陆动力学战略研究》(编号2018DXA09);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拉萨-冈底斯地体的地质长廊和成矿带综合背景调查》(编号121201102000172001);南京大学队伍建设科研启动经费和南京大学卓越计划项目(川西锂矿3000米科学钻探)资助的成果。
大陆造山带的经典含义是指由于大陆地壳岩石在板块俯冲-碰撞的巨大挤压应力下,遭受强烈变形、变质和熔融作用,地壳发生大规模缩短、加厚和隆升而形成的地带。分布在大陆边缘和内部的造山带,经历从洋壳扩张、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的造山...
关键词:洋-陆俯冲 陆-陆碰撞 俯冲带 地幔柱 造山作用 大陆动力学 
从深部背景看燕山陆内造山作用的主因被引量:1
《地质学报》2020年第8期2190-2199,共10页邵济安 
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02000150009)资助成果。
中生代华北燕山造山带是陆内造山作用的典型,但长期来对造山作用的动力学机制存在多种分歧观点。本文尝试将岩石圈不同深度的构造整合在一起,探索陆内造山作用的主因。本文拟从燕山带中生代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入手,选择集宁-承德基底岩...
关键词:燕山 陆内造山带 先存构造薄弱带活化 岩石圈弱化 地幔底辟体的上涌 
拉萨地体东部早侏罗纪变质和深熔作用被引量:4
《地质学报》2019年第10期2446-2462,共17页董昕 张泽明 田作林 李冰 
中国地质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9005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2070);国家留学基金项目(201809110024)联合资助成果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体不仅记录了中生代的新特提斯洋俯冲及随后新生代的印度-欧亚板块陆陆碰撞造山作用,而且还记录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南、北拉萨地体的拼合作用。本文对拉萨地体东部东久地区的片岩和脉体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U-P...
关键词:早侏罗纪 变质和深熔作用 拉萨地体 碰撞造山作用 
新疆乌鲁木齐东部早二叠世枕状玄武岩火山岩系的发现及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4
《地质学报》2018年第4期638-664,共27页钟建华 倪良田 邵珠福 孙宁亮 李旭平 刘选 郝兵 刘闯 杨冠群 葛毓柱 陈彬 罗可 黄雷桐 曲俊利 范莉红 王韶洁 王雅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572088);国家973(编号2011CB20001);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编号2111XZ05014-002-002)联合资助成果
新疆乌鲁木齐东部野生动物园附近的下二叠统下部发育了一套以枕状玄武岩为代表的火山岩系。该玄武岩在公路上发育有两层,上部一层较厚,可达7~8m,下部一层2~3m。岩枕近圆形、肾状、枕状、条带状或蠕虫状等,多呈顶突底凹。岩枕长轴平行...
关键词:枕状玄武岩 岛弧 弧后盆地 早二叠世 化石 造山作用 乌东 
南天山中、新生代造山作用与萨瓦甫齐铀矿床叠加富集效应被引量:10
《地质学报》2016年第12期3310-3323,共14页刘章月 秦明宽 刘红旭 蔡根庆 何中波 郭强 许强 宋继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5CB453004);基础地质调查项目(231221000000151201);国防预研项目(3210402)联合资助成果
天山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对天山山间盆地和两侧盆地内的砂岩型铀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文系统采集萨瓦甫齐铀矿床矿石样品,通过薄片镜下观察、α径迹放射性照相、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等多种技术手段,识别出萨瓦甫齐铀矿床三种...
关键词:南天山 陆内造山 造山热液 叠加富集 萨瓦甫齐铀矿床 
新疆北部后碰撞构造演化与成矿被引量:361
《地质学报》2006年第1期23-31,共9页王京彬 徐新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与成矿"项目(编号2001CB409806)资助成果
以夹于陆块间的蛇绿岩套构造就位及其伴随的区域变形变质、同碰撞花岗岩侵入时期,作为主碰撞期。后碰撞发生在主碰撞之后,并随大规模花岗质岩浆作用的结束而结束。依此标志,新疆北部后碰撞阶段的主体时限为早石炭世维宪期—晚二叠世。...
关键词:后碰撞时限 构造演化 造山作用 成矿作用 新疆北部 
准噶尔造山带碰撞体制的成矿作用及金等矿床分布规律被引量:66
《地质学报》1996年第3期253-261,共9页陈衍景 
准噶尔造山带是乌拉尔—蒙古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的碰撞造山作用主要发生在石炭纪和二叠纪,并经历了先挤压后伸展的演化过程。区内的金等矿床主要就位于晚石炭世—二叠纪,集中分布在碰撞造山作用较强烈的地带,矿床形成于碰撞作...
关键词:造山带 碰撞造山作用 成矿作用 金矿床 分布规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