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作用

作品数:265被引量:5448H指数:4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陈衍景张建新孙枢吴福元肖文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作者=孙枢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大别山中生代构造演化:来自盆地充填记录的启示被引量:12
《地质通报》2002年第8期547-553,共7页李忠 李任伟 孙枢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No.KZCX1-07)资助。
通过对大别山周缘盆地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大别山中生代构造演化格局。盆地充填序列分析表明,尽管中生代大别山南、北盆山耦合关系不同,但构造体制均经历了前白垩纪挠曲向白垩纪伸展的转化;砂岩物源再造反映中生代南大别山源区剥露尚未大...
关键词:大别山 造山作用 中生代 盆山耦合 盆地充填记录 地层格架 
合肥盆地中生代充填序列及其对大别山造山作用的指示被引量:52
《中国科学(D辑)》2000年第3期256-263,共8页李忠 孙枢 李任伟 江茂生 
中国科学院重大资助项目!(批准号:KZ951-A1-401-07)
大别山北麓合肥盆地中生代充填序列显示两个演化阶段.第1阶段为早侏罗世至晚侏罗世早期,中一晚侏罗世以出现至少4次明显的反粒序陆相碎屑沉积单元为特征,堆积了巨厚的类磨拉石建造,反映区域挤压背景下不断增强的大别山北部冲断-...
关键词:合肥盆地 中生代充填序列 造山作用 大别山 
碰撞造山带的碰撞事件时限的确定被引量:72
《岩石学报》1999年第2期315-320,共6页李继亮 孙枢 郝杰 陈海泓 侯泉林 肖文交 吴继敏 
国家305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A项目
在造山带研究中,引发变形作用和山脉隆升的造山作用的时代是一个重要问题。现在,Sttile的造山幕术语已经被人们摈弃了,但是,迄今还有不少地质学家沿用诸如印支运动、燕山造山作用和喜马拉雅造山幕之类的术语。碰撞造山作用是...
关键词:碰撞造山作用 碰撞事件 造山带 时限 
雪峰山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初探被引量:44
《地质科学》1993年第3期201-210,共10页陈海泓 孙枢 李继亮 王清晨 彭海波 徐树桐 许靖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雪峰山具有碰撞型造山带的特征。造山作用发生在中生代。根据碰撞造山带的薄壳板块构造模式,可以划分出俯冲壳楔,仰冲壳楔与构造混杂岩三个基本单元。作为俯冲壳楔的杨子板块由前陆盆地与前陆褶冲带所表征,而作为仰冲壳楔的华南板块则...
关键词:雪峰山 中生代 造山作用 大地构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