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设计

作品数:102被引量:15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宗立成龙红王玲娟李立新范伟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西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周礼·冬官·考工记》设计伦理中的人伦思想
《天工》2025年第3期4-6,共3页关瑞欣 丁天雨 
2023年度大学生科研基金“《周礼·考工记》设计伦理思想探究”(课题编号:23XS003);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华‘三礼’设计伦理阐释与建构研究”(22BG109)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学界对设计伦理的研究普遍限定在西方,缺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立足于《考工记》中的设计伦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抓手,挖掘中国设计伦理的文化本源性,以期改变设计伦理史偏向西方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考工记》 设计伦理 人伦思想 工艺规范 造物设计 
论中国传统家具造物设计的生态观被引量:1
《包装工程》2024年第24期204-213,288,共11页胡俊红 李炳蔚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3BG109);湖南省社科联重点课题(XSP24ZDI024)。
目的探究传统家具造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归纳中国传统家具生态观的具体体现和应用,有助于加深对传统家具文化的理解、推动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获取信息,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传统家具设计在思想观念、文...
关键词:传统家具 生态 造物设计 文化 可持续 
以搏埴之技论造物设计与科学技术之关系
《艺术科技》2024年第16期242-244,共3页邸劲奔 张晓晶 
吉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学科竞赛驱动艺术学与工学研究生交叉合作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4JGY003。
目的:在我国源远流长的造物历史长河中,造物与技术虽然看似分属独立的范畴,且大众对其看法不尽相同,但自人类有目的性的造物活动之始,造物与技术便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二者关联的历史如同造物史般悠久。文章旨在以造物史中搏埴这一技术...
关键词:造物设计 科学技术 搏埴 关系 
一个多维的历史疑问:再鉴《伊本·白图泰游记》中的文本、景观与造物设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4年第3期74-80,共7页周景崇 吴晨 
本文针对《伊本·白图泰游记》中的文本分析和部分考察,一则研究宋元与外界在互看、互识交往中的历史图景;二则通过宋元与伊斯兰—阿拉伯世界三交关系史中的重要片段,对社会资情、见闻日志等域外旅行文本进行逻辑梳理,鉴别游记中的艺术...
关键词:伊本·白图泰 游记文本 路线与见闻 景观与造物 
龙泉青瓷演变中的造物活动差异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年第3期44-45,共2页廖佳怡 
经典与一般的造物设计究其根本是人类在满足其自身需求及其价值标准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两个不同层级的分支。本文分析官营经典造物与民间一般造物活动在历史的更迭中所形成的差异性,以龙泉青瓷在北宋、南宋、元、明四个时期风格的不同...
关键词:造物设计 差异性 龙泉青瓷 风格演变 
畲族传统体育文化及造物设计特征探析
《Design(汉斯)》2023年第3期1720-1725,共6页郑方圆 汪梅 金明晖 
畲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发源于百越民族,历经千年迁徙,依山而居,历史上以狩猎、采摘、刀耕火种为生。现有人口约为80余万,至今仍保留并发展着畲族传统体育活动。本文以畲族传统体育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畲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
关键词:畲族体育 传统体育文化 造物设计 设计特征 
老子“以无为本”思想在造物设计中的反映和影响
《美化生活》2023年第27期31-33,共3页翁潇鹏 
探究“藏礼于器”在造物设计中的体现
《陶瓷》2023年第6期60-63,共4页顾君宜 
中国古代礼器在实用与审美两个方面体现出了“藏礼于器”的基本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产品中“礼”文化的新需求,借鉴“藏礼于器”的设计观点,从稀有性、象征性、时代性三个方面阐述“礼”在产品设计中的表达。
关键词:礼器 产品设计 和谐 功能与审美 
宋代玉器陈设的造物设计论
《今古文创》2023年第19期76-78,共3页贺云天 
新石器时期起,玉器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如在丧葬中作为明器、祭祀中具有沟通天地人三方的作用、政治礼仪中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等。有宋以来,随着程朱理学的发展、“崇文抑武”的政治策略造就的文人士大夫阶...
关键词:宋代玉器 世俗化特征 艺术风格 宋代绘画 宋代诗词 造物 
从“玉成中国”走向“玉承中国”的造物路径被引量:1
《百色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9-16,共8页熊承霞 韩启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上古神话中的‘造物’研究”(20YJA760090)。
“玉成”的中国以工具造物为萌芽,上下求索其形态功能向意义语汇的转换。经过符号文本的衍生和增值,玉石器游离出本体的石性,接通天地时空、历史国家、精神信仰,承续为普适性的文化观念和美德理想。诠释其贯通在上下五千年中国的文化元...
关键词:玉成中国 文化文本 造物设计 创新转化 设计共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