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行

作品数:254被引量:5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胜军毕卫涛罗争鸣刘云波李春光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大学聊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之脂膏
《学习之友》2024年第4期1-1,共1页
兰考历史上出了一个有名的清官张伯行。他历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为谢绝各方馈赠,专门写了一篇《却赠文》,其中说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
关键词:福建巡抚 江苏巡抚 礼部尚书 张伯行 一厘一毫 
《白鹿洞学规》精神与台湾书院的具体实践被引量:1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5-22,共8页邓洪波 吴淡如 
台湾书院的儒学精神承继自鳌峰书院,也与来台担任地方官的朱子学者密切相关,通过对台湾书院学规文献及各府县通志、人物传记的综合归纳探讨,可追溯儒学从闽地到台湾地区的重要轨迹。来台地方官宣扬朱子《白鹿洞学规》笃行精神,诠释读书...
关键词:《白鹿洞学规》 朱子学 张伯行 陈璸 台湾书院学规 
礼可礼处
《特别文摘》2023年第11期60-61,共2页滴石水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人情社会,无论商场还是官场,无论是亲属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红白喜事、登科中榜、升迁调动、贺岁祝……送礼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怎么处理别人送的礼,有的时侯很让人纠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针尖大的孔能穿过斗大...
关键词:于成龙 为官者 张伯行 人情社会 羊续悬鱼 于谦 防微杜渐 送礼 
康熙如此看待清官
《清风》2023年第9期44-44,共1页沈栖 
清康熙帝是很看重清官的。他力主“官以清廉为本”,表彰的清官如“实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操守为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至今仍传颂于世;他嘉赏的清官在谕旨中更是屡有所见:郭“直敢言”。
关键词:张伯行 于成龙 清官 清廉 康熙帝 
真实与艺术交织出诗意空间——评长篇历史小说《张伯行》
《大观(东京文学)》2023年第7期159-161,共3页杨昊宇 
倘若有一个人能写张伯行的--生,那应当只能是刘海潮一人。我拙劣模仿刘海潮在长篇历史小说《张伯行》“小标题式”凝练集中的笔法,来展开这件事情一中共二十大召开前夕,一位诗人写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张伯行...
关键词:长篇历史小说 章回体小说 张伯行 诗意空间 副总裁 小标题 拙劣模仿 海潮 
却赠檄文
《检察风云》2023年第13期33-33,共1页辛嘉 
被誉为“天下清官第一”的清代名臣张伯行,曾任地方按察使、巡抚、礼部尚书等职。他一生以周敦颐的“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自勉,始终坚持清正自守,且政绩卓著,成为古代廉吏的典范。张伯行极为注重品行操守。他曾说:“为人要...
关键词:张伯行 礼部尚书 始终坚持 清廉 品行 操守 周敦颐 按察使 
清初理学视角下的“三苏古文”选评——以张伯行为中心
《安康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27-32,共6页赵豫陇 高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古文选本整理及研究”(17ZDA247)。
清代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与明代茅坤的选本同名,但体例与价值取向完全不同。张氏选本中“三苏古文”比重大幅下降,张氏虽折服于三苏文采,但批评三苏学术,张氏选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清初理学家古文选本中文统与道统间的矛盾。
关键词:三苏 苏轼 《唐宋八大家文钞》 张伯行 古文选本 
书屋絮语
《书屋》2023年第4期1-1,共1页邵水游 
清康熙年间,兰考出了有名的清官张伯行,其《却赠檄文》有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此乃为官之箴言,当敬畏,为百官之...
关键词:康熙年间 张伯行 一厘一毫 镜鉴 
中原文化的道成肉身——读刘海潮长篇历史小说《张伯行》
《书屋》2023年第4期59-61,共3页刘士林 
张伯行(1652—1725),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县)人,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卒谥清恪。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历任福建、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以清廉刚直称,为士大夫之楷模。其学宗程、朱,著有《正谊堂文集》等,及门受学者数千。康熙帝赞誉...
关键词:长篇历史小说 康熙二十四年 江苏巡抚 礼部尚书 张伯行 道成肉身 康熙帝 士大夫 
网闻摘录
《党员干部之友》2023年第2期63-63,共1页孙大勇(图) 
名节系于一丝一粒名节、操守对于个人来说重如千钧。但千钧之重的名节却取决于对待一丝一粒、一事一物的态度和取舍。正如清代廉吏张伯行在《禁止馈送檄》中所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
关键词:张伯行 一厘一毫 名节 摘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