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节

作品数:187被引量:4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石雷马昕王曾瑜刘勇刚刘经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济宁学院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明代名节论的衍变及其影响——以明季士人殉节为中心
《天府新论》2024年第1期34-47,共14页王羿龙 
以对陈白沙“名节,道之藩篱”一语的诠释为中心,明儒的名节观分化成了两种路径:一部分士人坚守名节自身所带有的防闲之义与道德意涵,但因“非圣人则非人”而导向的严苛的工夫论,使得明清之际死节几乎成为“名节”的唯一表现形式;另一部...
关键词:名节论 殉节 道德严格主义 明遗民 
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名节和操守
《党的生活(青海)》2023年第9期57-58,共2页孟雷磊 
深入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文中,习主席明确要求中央委员会的同志“职位越高,越要夙兴夜寐工作,越要毫无私心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越要按规则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
关键词:党员干部 全面从严治党 慎终如始 严以律己 始终坚持 修身立德 珍惜生命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土崇名节道方兴
《党课》2023年第7期109-109,共1页
名节和操守,是立身之本,也是为政之道。古往今来,有节操者方能流芳百世,无节操者则必为世人所不齿。明朝嘉靖年间,福建晋江有个叫王慎中的人,18岁考上进士,20岁就当上了户部主事,可谓前程似锦。当有人劝他再上层楼要“走走夜路”“拜拜...
关键词:王慎中 馆职 为政之道 户部主事 嘉靖年间 福建晋江 节操 名节 
士崇名节道方兴
《今日浙江》2023年第7期62-62,共1页向贤彪 
士崇名节道方兴。崇尚名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薪火相传的道德之光,也是滋养民族心灵、寄托民族灵魂的厚德文化。名节和操守,是立身之本,也是为政之道。古往今来,有节操者流芳百世,无节操者为世人所不齿。
关键词:为政之道 民族灵魂 薪火相传 节操 名节 精神基因 立身之本 
网闻摘录
《党员干部之友》2023年第2期63-63,共1页孙大勇(图) 
名节系于一丝一粒名节、操守对于个人来说重如千钧。但千钧之重的名节却取决于对待一丝一粒、一事一物的态度和取舍。正如清代廉吏张伯行在《禁止馈送檄》中所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
关键词:张伯行 一厘一毫 名节 摘录 
一丝一粒 我之名节
《党员文摘》2022年第16期64-64,共1页殷啸虎 
中国古代的官箴,主要是讲做官的基本守则。官箴的类型和数量很多,最为著名的当数宋朝的“戒石铭”。“戒石铭”原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君主孟昶颁发给各地官员的官箴,共24句。宋太宗赵光义选取其中的4句16字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
关键词:上天难欺 五代十国时期 南宋高宗 黄庭坚 官箴 宋太宗 戒石铭 座右铭 
范仲淹与王安石
《时代报告》2022年第7期138-140,共3页范小红 
被王安石称为“一世之师”,并赞其“由初迄终,名节无疵”的是范仲淹,评价一个人一生名节没有瑕疵,足见王安石对范文正公的崇敬。那么,到底范仲淹和王安石有着怎样的交往?让我们把时光追溯至北宋。回到那个时代的杭州。北宋时的杭州到底...
关键词:范仲淹 王安石 东南第一州 范文正公 名节 作诗 北宋 杭州 
一点典
《党课》2022年第9期1-1,共1页
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一-(明)薛碹《从政录》明白事理,就不会擅自取用,这是廉洁的上等境界。以事说典明代思想家薛煊将廉者分为三等:见理明而不要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
关键词:法律 名节 廉洁 
曲阜颜氏“忠孝名节”家风与清代颜氏家族文学书写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63-70,共8页吴宪贞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清代曲阜颜氏诗文研究”(2020NDWX03)。
曲阜颜氏是传统的“孔孟颜曾”四大家族之一,至清初,曲阜颜氏出现了以“三颜”为代表的文人名士,形成了“忠孝名节”的家风和经籍文学相砥砺的家学传统。表现在文学上,体现出以世家儒者德性品格为底色的文学精神:以儒者之风和道德之气...
关键词:清代 曲阜颜氏 忠孝名节 家风 文学书写 
爱惜羽毛的“老好人”做不得
《中国纪检监察》2022年第5期61-61,共1页窦克林 
“爱惜羽毛”一词,源自西汉刘向的《说苑·卷第十七·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这句话用类比的手法,以鸟兽对羽毛、爪牙的爱护,说明一个人须注重名声、口碑才能立身处世的道理,后来引申为形容一个人...
关键词:爱惜羽毛 流芳后世 西汉刘向 名节 立身处世 消极影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