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奎

作品数:100被引量:4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任荣海震杨连启武翠娟赵轶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淮北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华文化画报》《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文化艺术研究》《河北画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上海戏剧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京剧老生的美学特征被引量:3
《上海戏剧》2013年第6期32-35,共4页朱恒夫 
京剧刚刚形成之时,其剧目以旦行为主,领着“三庆”徽班进京的高朗亭就是一位旦角。然而,一二十年之后,也就是道光初年,社会的审美风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喜欢上了由老生扮演的须髯飘飘、年过半百的男子。几十年间,“老生前三...
关键词:美学特征 老生 京剧 谭鑫培 张二奎 孙菊仙 汪桂芬 剧目 
“谭京论戏”系列关于谭派和谭鑫培体系被引量:1
《上海戏剧》2012年第1期40-41,共2页翁思再 
“派”的本意是大河的支流。皮黄合流之后,京剧逐渐形成了。合流之初是老生的天下,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人称三足鼎立。他们的身后出了谭鑫培,他是程长庚的弟子,又拜余三胜为师,还借鉴张二奎,熔此“老三鼎甲”于一炉而自创一格...
关键词:谭鑫培 体系 三足鼎立 张二奎 合流 人称 京剧 老生 
回瞬戏班制
《上海戏剧》1993年第6期4-6,共3页李洁非 
笔者的《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死与美>续篇》,涉及了剧团制和戏班制这两种演出制度,哪一种更适宜于戏曲的问题。该文在第三期本刊发表后,这一部分的意见似乎尤为引人注目,上海、南京等地的几家报纸和电台次第作了报道。之...
关键词:市场经济时代 损道 运作制度 文在 地方剧种 西方戏剧 张二奎 余三胜 四大徽班 平署 
梨园世家出俊杰
《上海戏剧》1991年第5期39-40,共2页李时钊 
据报载,著名京剧演员童祥苓教子学戏,十几岁的孩子已能唱若干京剧老生唱段,且唱得不错。看来这位小朋友是一棵京剧艺术的颇好的幼苗,只要悉心教导,精心培育,这棵幼苗将来可能长成一棵参天的大树。我预祝他“青出于蓝胜于蓝”,“雏凤清...
关键词:梨园世家 余三胜 余叔岩 张二奎 童祥苓 谭鑫培 架子花脸 内廷供奉 叶盛兰 杨宝森 
谭鑫培,尚未逾越的高峰——戏曲改革的困境被引量:1
《上海戏剧》1987年第2期41-,共1页江雄 
对于京剧老生这一行当,谭鑫培无疑是一位承前启后、技艺超群的俊杰。从流传下来的“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州载轰如雷”、“家国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谭艺名小叫天)等诗句中,我们不难感觉到人们对他的推崇和仰慕。据载,黎元洪任...
关键词:谭鑫培 小叫天 戏曲改革 家国 三鼎甲 黎元洪 技艺超群 余叔岩 谭派 张二奎 
试谈京剧现代剧中韵白改革问题被引量:1
《上海戏剧》1964年第5期28-29,17,共3页丁方豪 
京剧语言(在演唱时以唱或念白的形式来表现)是京剧表演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和口语并不完全相同,这些特点是京剧长期演出中逐步形成的。一百多年来,许多京剧演员在长期演出实践中,不断摸索、钻研、加工,...
关键词:唱念 演出实践 张二奎 余三胜 上海京剧院 余叔岩 特有规律 武家坡 谭鑫培 优美动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