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案件

作品数:324被引量:25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孙振文陶克明权养科由明文江雯斐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逃逸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海上交通肇事案件危害结果和管辖机关的确定
《人民司法》2023年第2期43-46,共4页肖晚祥 杨坤 
【裁判要旨】海上交通肇事案件中,虽然不能直接认定失踪人员自然死亡,但是综合案发时间、地点、水深、气温、水温、浪高等情况,经海上搜救部门及专家评估,可以将无生还可能的失踪人员等同于法律上死亡,据此认定为海上交通肇事案件的危...
关键词:刑事管辖权 逃逸行为 刑事案件 救助义务 交通肇事 失踪人员 司法机关 海上搜救 
交通肇事案件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及对策分析
《法制博览》2021年第19期165-166,共2页李志忠 
汽车的广泛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潜在的威胁,在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率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两则交通肇事案件的介绍与分析,探讨交通事故中关于逃逸行为和酒驾行为等相关法律问题,对其中存在问题...
关键词:肇事逃逸 酒驾行为 对策分析 
浅析交通肇事罪中逃逸的重复评价问题
《当代检察官》2020年第9期44-45,共2页彭军 张子君 
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中的常见行为,法律对于在交通肇事案件中不同情形下的逃逸行为,作出了不同性质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引发对逃逸行为同时作为构成要件和量刑情节进而重复评价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有关逃逸的法律规定的解读、结合...
关键词:逃逸行为 交通肇事案件 重复评价 量刑情节 定罪量刑 交通肇事罪 司法实践 构成要件 
交通肇事案中逃逸和自首的衔接
《人民司法》2019年第35期26-29,共4页钟华 李静 
【裁判要旨】交通肇事案件中,被告人离开现场而不构成逃逸的,在司法实践中属于少数,需要综合被告人离开现场后的后续行为是否存在异常、车辆的擦碰点、事故的严重性以及事故发生时的路况、天气等客观因素来综合判断被告人是否具有逃避...
关键词:交通肇事案件 自首 后续行为 综合判断 逃逸 裁判要旨 事故发生 充分证据 
交通肇事案件中指使、强令逃逸共犯问题研究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8年第8期104-105,161,共3页熊伟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和第七条对交通肇事罪指使逃逸共犯问题进行了具体解释。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理论和实务角度,通过对因果关系认定、罪刑法定解释、共犯理论适用等问题的分析,认为...
关键词:交通肇事 共同过失 指使行为 逃逸 
安徽省颍上县人民检察院诉龚德田交通肇事案被引量: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7年第6期43-45,共3页
【裁判摘要】交通肇事案件中,已作为入罪要件的逃逸行为,不能再作为对被告人加重处罚的量刑情节而予以重复评价。
关键词:交通肇事案件 人民检察院 颍上县 安徽省 逃逸行为 量刑情节 加重处罚 被告人 
交通肇事案件中逃逸行为不可重复评价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年第29期56-57,共2页孟洋 
在交通肇事案件审理中,许多法院均直接以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交通肇事罪责任划分的依据,并以此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的重要依据之一。实际上上述做法已经违背了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的法理依据,交通警察部门对事故责任进...
关键词:交通肇事罪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逃逸 
黑龙江省海伦市人民法院一例“交通肇事逃逸”判决引争议被引量:1
《人民法治》2016年第6期104-,共1页韩峰 
2015年12月21日,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北镇西安村6组村民徐定富因犯交通肇事罪,被黑龙江省海伦市人民法院作出判处。判决作出后,控辩双方都对判决不服,海伦市人民检察院为此提起了抗诉,被告人一方则提出了上诉,为什么一件看似简单的交通肇...
关键词:市人民法院 交通肇事逃逸 控辩双方 调查采访 交通肇事案件 机动车驾驶证 责任认定 律师事务所 司法认定 电动三轮车 
涉牌涉证违法行为 为何“久治不愈”
《汽车与安全》2015年第5期24-24,共1页
涉牌涉证违法行为的危害性 伪造、变造、买卖机动车牌证违法行为具有较强的社会危害性,且近年来呈现多发高发态势,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导致交通肇事案件难以查处,受害群众合法权益得到不保护。假牌、套...
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 社会危害性 社会公共安全 强制责任保险 交通肇事案件 变造 人民群众 追究刑事责任 执勤民警 执法管理 
整体分离痕迹鉴定在交通肇事案件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科技纵横》2014年第22期285-286,共2页李平 刘帅 
随着社会的进步,机动车已经进入了大部分家庭,但同时也迅速成为了对人们的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之一。本文将针对交通事故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对几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痕迹检查,发现运用整体分离痕迹鉴定在认定肇事逃逸车辆时有很好...
关键词:整体分离痕迹鉴定 交通肇事逃逸 技术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