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义务

作品数:212被引量:30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郑丽清陈清杨垠红李芬芳胡岩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烟台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交通肇事罪“肇事后逃逸”之教义学检视与重构:从客观归责的视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57-64,共8页何群 陈云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4CFX087)。
在司法实务中,“肇事后逃逸”这一法定加重刑的情形适用频率较高,但是关于“肇事后逃逸”的认定标准仍然存在诸多分歧。通过探究“肇事后逃逸”的规范保护目的,反驳“逃避救助义务说”,提倡“救助义务说”,“肇事后逃逸”的认定标准得...
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 规范保护目的 逃避救助义务 客观归责 
解释论视角下教师救助义务的体系化建构
《教育科学研究》2025年第3期30-37,共8页蒋言 
2021年度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无因管理本土化阐释研究”(21FXC018)的成果之一。
教师救助义务适用的具体规则存在缺失,亟需通过法律解释方法进行体系化建构。在法律内涵的界定上,鉴于风险分担的利益共同体这一价值基础,教师应就其先行行为所引发的风险向学生无条件承担救助义务,就非因其先行行为引发的风险按照在自...
关键词:教师 救助义务 法律责任 损害救济 
同伴关系中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救助义务研究
《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2025年第3期43-45,共3页陈珺 
本文认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是法定救助义务的主体,故数人相约下河玩耍后有人溺水,其同伴应按照一般侵权构成要件评价是否构成不作为侵权。因相约下河玩耍这一先前行为将溺水者的法益陷入脆弱、需保护状态,在溺水者自救能力不足且无...
关键词: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侵权损害赔偿 救助义务 
论航空承运人的医疗救助义务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75-80,共6页段红文 
航空承运人在发生紧急医疗事件时必须提供及时充分的医疗救助。承运人医疗救助义务的内容应当包括对不适合乘机旅客的告知义务、配备医疗设备的义务、寻找机上医生乘客的义务、采取紧急救助措施的义务、紧急备降的义务。承运人医疗救助...
关键词:航空运输承运人 医疗救助义务 注意义务 
自我危险化中被害人答责与参与人的救助义务
《政法学刊》2024年第3期75-83,共9页金秋实 金燕 
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重点项目“地方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构建研究”(2023ZZA003)
在被害人实施自我危险化的行为参与人没有救助的场合,需要界定行为人在被害人自我危险化中的先参与行为和不予救助后行为的性质来厘清整体的可罚性构造。行为人的参与行为不满足过失犯的构成要件该当性,至多作为不作为犯成立的先前行为...
关键词:自我危险化 先前行为 自我答责 作为义务 
《条例》为消费者拧紧“安全阀”
《中国消费者》2024年第5期45-45,共1页李英锋 
《条例》以负面的法律后果对经营者的救助义务进行了倒逼,为消费者拧紧了“安全阀”,给消费者吃下了定心丸,让消费者在日常消费和维权过程中的权益更有保障。
关键词:救助义务 《条例》 日常消费 维权过程 安全阀 法律后果 消费者 拧紧 
夫妻间刑法上救助义务的实质化探讨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55-59,共5页随庆军 刘欢 
夫妻间基于婚姻关系产生的扶养义务,并不必然带来刑法上的救助义务,也即夫妻关系并不必然导致在一方发生自杀行为时,另一方一定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要判断是否具有作为义务,应当以实质作为义务论进行考察,再加上对配偶作为义务排...
关键词:夫妻间救助义务 扶养义务 实质的作为义务论 
交通肇事“逃逸”新论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田硕 马荣春 
交通肇事“逃逸”的内涵究竟是“逃避法律追究”还是“逃避救助义务”,学界并未形成一致意见。然而,这两者并非二元对立关系,其在解释方法上是同源的。因此,将它们结合起来形成“结合说”以揭示“逃逸”的内涵并无不妥。由此,不仅可以...
关键词:交通肇事 逃逸 逃避法律追究说 逃避救助义务说 结合说 
论绑架罪的基本构造
《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23年第11期66-81,共16页李世阳 
绑架是以人质的人身安全为筹码向第三人换取相应对价的行为,在构造上与抢劫罪相似,但绑架行为同时压制了人质与第三人的意志自由,迫使第三人接受人质与对价的交换关系,因此绑架罪的法定刑远超抢劫罪。要成立绑架罪,行为人对人质人身安...
关键词:绑架 抢劫 强要 救助义务 自救行为 
论违反法定救助义务的民事责任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10-117,共8页叶知年 杨佳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会法之社会权基础理论研究”(19BFX173)。
为保障自然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能够在危困状态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设定了法定救助义务条款。《民法典》第一千零五条是不完全性法条,仅规定了具体义务,未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因...
关键词:法定救助义务 救助者 被救助者 民事责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