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秦斋

作品数:18被引量:4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董珊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故宫博物院院刊》《考古与文物》《中国书法》《书法》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珍秦斋藏古玺看三晋玺的艺术风格
《中国书法》2024年第2期46-53,共8页陈维 
珍秦斋古玺收藏丰富,其中三晋玺尤为引人注目。珍秦斋所藏三晋玺形制多样,钮式丰富,印面风格特征明显,突出地反映了先秦时期三晋玺的形制特点与艺术风貌。本文结合珍秦斋所藏三晋玺的形制探讨其印面风格成因,并基于此探讨三晋玺对篆刻...
关键词:珍秦斋 三晋玺 古玺形制 篆刻风格 
秦系圆形玺的印面构思——以珍秦斋藏玺印为例
《中国书法》2024年第2期54-59,共6页陈天镜 
古代玺印既可象征权威,又兼有防伪之功用,因此端严肃穆的方形边框自然成为其主流形制。相较方形玺印,圆形印章章法上更活泼灵动,具有特殊的审美优势。本文以珍秦斋藏秦系古玺为例,并从古玺与其制作者的内在联系出发,展开对圆形古玺印面...
关键词:圆形古玺 秦玺 有序构思 无序构思 
珍秦斋藏玺印概述
《中国书法》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许雄志 
清乾嘉以来,金石之学勃兴,古玺印蒐藏之风成为仕宦阶层的一种时尚。自清至民国间,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古玺印藏家和集古印谱。如汪启淑《汉铜印丛》、潘有为《看篆楼古铜印谱》、吴式芬《双虞壶斋印存》、吴云《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陈...
关键词:古玺印 黄宾虹 古印 集古印谱 吴大澂 罗振玉 吴式芬 
物形印章的发展和转捩 以宋元时期古器物形印章和书刻牌记为中心
《收藏家》2011年第6期27-31,共5页朱琪 
《珍秦斋藏印·汉晋唐宋元篇》收录有南宋瓷印两方,印面主体为古鼎形式,鼎身内嵌印文,分别为"拾芳"(图1)、"雪艇"(图2),风格十分接近。两印皆为橛纽,印面图文部分字口深峻,应该是在素坯上施刀刻就后烧制,印章除印面外皆施青白釉...
关键词:宋元时期 印章 古器物 牌记 南宋时期 景德镇窑 珍秦斋 诗文集 
珍秦斋藏古玺印(下)
《收藏.拍卖》2009年第12期74-77,共4页萧春源 
辽王朝乃由契丹族建立,故有一国两号,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设置北面官和南面官两种官制,因而官制上出现了汉文官印和契丹文官印。汉文官印传世不多,除传世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安州绫锦院记”外,《辽海印信图录》多有著录。
关键词:珍秦斋 玺印 “因俗而治” 故宫博物院 契丹族 官印 辽王朝 南面官 
珍秦斋藏古玺印(中)
《收藏.拍卖》2009年第11期64-67,共4页萧春源 
踏入隋唐、五代,由出土实物得知封泥在此时期仅用来封检当时各道、州、府地方官进贡皇帝的酒坛、蜂蜜坛和蒜等物品外,封泥的使用基本消失。由于文书普及使用纸张,书写自如,不为简牍大小局限,印章大小亦没有障碍,官印承北周,钮制...
关键词:珍秦斋 玺印 地方官 官印 封泥 印制 隋唐 出土 
珍秦斋藏古玺印(上)
《收藏.拍卖》2009年第10期54-59,共6页萧春源 
汉代印章包括西汉、东汉,是印章史上发展最为巅峰、鼎盛期,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工商应用频繁息息相关,不仅数量繁多、形式多样化,更是文字风格多变、力求美化、内容丰富,构成博大、浑厚、沉实的风貌,加上钮制缤纷,铸造工...
关键词:珍秦斋 玺印 形式多样化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文字风格 铸造工艺 鼎盛期 
珍秦斋藏唐宋西夏元明清印选
《中国书法》2009年第5期11-14,共4页
关键词:印选 元明清 义兵 印匣 印面 尺寸 兵马使 印台 右冲 宋瓷 
珍秦斋藏秦印选刊被引量:2
《东方艺术》2008年第12期116-131,共16页莫武 
  澳门珍秦斋萧春源先生以富藏古印章而知名,尤其是秦印的收藏,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多样,质量上乘,与各大博物馆及其他大藏印家的藏品相较并不逊色.近二三十年来,秦印的出土数量众多,有心于此的藏家如萧春源先生多方收集,并整理考订,...
关键词:秦印 澳门 出版 凿印 玺印 
珍秦斋藏秦伯丧戈、矛考释被引量:5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6期105-116,共12页董珊 
珍秦斋收藏的四件伯丧戈、矛,是最近发现的重要秦国文物。本文在考察器物形制和解释铭文的基础上,认为这四件戈、矛属于春秋早期,并结合文献指出,四件戈、矛的器主“伯丧”应是文献所见的大庶长弗忌。铭文还记载了春秋时秦国最初向东方...
关键词:早期秦国史 兵器 铭文 有司 伯丧 庶长 弗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