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

作品数:5153被引量:8812H指数:3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范方秦四清薛雷温扬茂赵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震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大陆强震时空分布特征及2021年玛多7.4级地震后趋势分析
《地震》2021年第4期1-14,共14页王芃 邵志刚 石富强 尹晓菲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0501);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震情跟踪定向工作任务(2021020506)。
对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中国大陆强震趋势的判定。由于地震目录完整性的限制,目前对中国大陆强震时间间隔的分析多基于1900年以来地震目录。因为记录时长相对较短,难以排除当前强震时序特征基于偶然的可能性,...
关键词:中国大陆 强震时序特征 强震空间迁移 地震趋势 
天山北部强震活动对区域应力扰动的分析——以2012年伊犁M6.6地震和2017年精河M6.6地震为例被引量:5
《地震》2019年第3期127-137,共11页庞亚瑾 程惠红 董培育 石耀霖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9063Y);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3606);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科技创新主任基金(FMC2018001)
天山地区为典型地震活跃区,为定量分析该构造活跃区强震对周边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的影响,本文基于地震位错理论和岩石圈分层模型计算了天山北部近期发生的2012年伊犁和2017年精河两次M6.6地震对周围地壳形变和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
关键词:同震和震后效应 地壳应力变化 地震活动 天山地区 
基于GPS观测研究中国东北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被引量:10
《地震》2019年第3期11-27,共17页于吉鹏 孟国杰 苏小宁 Nikolay Shestakov Mikhail Gerasimenko Hiroaki Takahashi Mako Ohzono 刘泰 李承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4024,41604007,41461164004);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5DFR21100);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6IES010203);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研究专项(17-55-53110_a)
基于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东南部2012—2017年的GPS观测数据,利用包含年周期、半年周期、线性项和阶跃项的函数模型拟合GPS站坐标时间序列,得到ITRF2014下的速度场,并进一步转换到欧亚参考框架下得到相对欧亚板块的速度场。基于多尺度...
关键词:应变率场 多尺度球面小波 日本东北M_W9.0大地震 震后粘弹性松弛 中国东北地区 
基于最优特征空间的震后损毁建筑物信息提取研究被引量:5
《地震》2019年第3期71-83,共13页陈晋 陈文凯 窦爱霞 李雯 孙艳萍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B0504104);甘肃省科技支撑项目(1504FKCA065);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5IESLZ06)
基于传统面向对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特征空间的损毁建筑物信息提取方法。采用ESP(Estimate of Scale Parameter)工具对图像进行最优尺度分割,之后通过选取样本,计算各类地物距离矩阵和最小分离距离寻求最优特征空间,最后运用最优...
关键词:最优特征空间 损毁建筑物 ESP 
基于GPS观测的2015年尼泊尔M_S8.1地震多尺度震后形变特征被引量:3
《地震》2018年第4期1-13,共13页苏小宁 孟国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4007);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6IES010203;2017IES0401;2018IEF010102)
2015年4月25日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地震带发生尼泊尔M_S8.1大地震,中国藏南区域和尼泊尔境内的GPS连续站均观测到了明显的同震和震后形变。收集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藏南区域GPS基准站和尼泊尔境内的GPS连续观测站数据,采用统一...
关键词:尼泊尔地震 GPS 贝叶斯估计 对数型模型 指数型模型 多尺度特征 
基于PSInSAR的2008年汶川M_S8.0地震震后形变场特征被引量:1
《地震》2018年第2期95-106,共12页董彦芳 洪顺英 孟国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61164004;41304002;416115307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7YFB0502700);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4IES010102);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5DFR21100)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造成了巨大的同震形变,地表破裂带分布广泛。为了研究汶川地震震后形变的分布特征,收集了震后2008年5月28日至2010年9月15日的多时相ENVISAT ASAR数据,该数据包括两个相邻条带,能够覆盖震后形变区域。使用基...
关键词:PSINSAR 2008年汶川Ms8.0地震 震后形变 龙门山断裂 
1966年邢台强震群震前、同震和震后断层运动特征分析被引量:4
《地震》2015年第3期1-9,共9页邵志刚 李旖雯 王芃 
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业务专项(2015IES0301)
在1966年3月邢台强震群水准观测基础上,本文首先对同震位移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认为邢台强震群发震断层浅层是牛家桥阳断层和永福庄断层,深部发震断层是倾向北西的北东向断层;然后以区域水准观测为约束,通过反演给出了邢台强震群...
关键词:邢台强震群 水准观测 反演 断层运动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后GPS资料反映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壳水平变形动态特征分析被引量:2
《地震》2015年第3期10-21,共12页熊小慧 江在森 武艳强 刘晓霞 魏文薪 邹镇宇 王启欣 
国家自然基金课题(41274008);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K19B01)资助
本文对龙门山断裂带南段GPS位移时间序列进行了欧拉基准转换、最小二乘配置插值和滤波分析等数据后处理,并利用块体刚性-弹塑性运动-应变模型计算了龙门山南段各区域应变参数时间序列。结合各站点位移时间序列、速度场及各区域应变参数...
关键词:地壳形变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 汶川地震 GPS时间序列 最小二乘配置 芦山地震 
青藏高原西北于田地区强震后地震迁移图像与活动构造关系讨论被引量:5
《地震》2014年第4期20-29,共10页张军龙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372215);地震行业专项(201408023);山西省联合研究基金项目(2012012003)资助
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青藏高原西北于田地区强震后,地震迁移的空间分布,迁移特征,同时整理和分析与迁移地震相关的青藏高原主要活动构造的结构和地震活动,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迁移地震空间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主要分布在活...
关键词:地震迁移 青藏高原 迁移地震 于田地区 
1999年11月29日岫岩M_S5.4地震序列视应力的再研究被引量:7
《地震》2014年第3期50-61,共12页王生文 李艳娥 郭祥云 陈丽娟 
地震行业专项(201208009)
利用辽宁省地震局沈阳数字地震台网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的波形资料,采用两种不同的几何扩散模型,计算了岫岩地震序列的单台和多台平均视应力、差视应力值。分析了1999年岫岩MS5.4地震序列单台和多台视应力的时间演化特征,比较了两种不...
关键词:视应力 几何扩散模型 能量补偿 震后趋势 岫岩地震序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