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性神经病

作品数:10被引量:4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王林张春之曾晓立杨爱初马海燕更多>>
相关机构:济宁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济宁医学院学报》《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医学信息(下旬刊)》《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更多>>
相关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无创性神经传导技术检测振动性神经病初步研究被引量:1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3年第4期201-203,共3页刘庆凤 杨爱初 黄丽蓉 李敏 胡艺斌 
目的分析无创性神经传导技术在振动性神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某磨光车间随机抽取从事手传振动作业工人15名作为观察对象,应用Nicolet viking quest神经肌电图机,分别采用传统针电极、皮肤表面电极两种记录方法...
关键词:振动性神经病 针电极 表面电极 无创性 
76例打磨作业工人振动性神经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年第7期84-84,86,共2页郑倩玲 杨爱初 夏丽华 曾子芳 李斌 
目的:分析打磨作业工人振动性神经病(vibration-induced neuropathy,VIN)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省某市84例诊断为职业性手传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HAVD)的打磨作业工人的临床资料,对其中76例符合诊断为VIN患者...
关键词:打磨作业工人 手传振动作业 振动性神经病 临床特点 
局部振动对家兔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9年第1期12-13,共2页苏大禹 马海燕 杜少奎 张春之 
目的探讨振动对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影响及其与振动性神经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将家兔按不同强度分组进行接振45 d后,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家兔脑组织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NE)和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结果与对...
关键词:局部振动 振动性神经病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实验研究 
振动性神经病及其医学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年第2期231-234,共4页马海燕 张春之 王林 
振动性神经病一经提出就引起手臂振动病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振动性神经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诊断、发病机制和检查方法进行综述。为研究振动对中枢和外周神经损伤的机制、完善振动性神经损伤的诊断指标提...
关键词:振动性神经病 手传振动 手臂振动病 检查方法 
振动性神经病的国内研究概况被引量:10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4年第1期61-62,共2页王林 
关键词:振动性神经病 流行病学 诊断 职业危害 发病机制 
振动性神经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
《济宁医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62-64,共3页王林 
关键词:振动性神经病 研究进展 诊断 分期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第二十六届国际职业卫生大会的简况和联想
《济宁医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75-75,共1页王林 
关键词:职业卫生 大会 临床研究 简况 振动性神经病 国际 实验 联想 训练 教育 
振动性神经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被引量:8
《劳动医学》1999年第3期130-133,共4页王林 曾晓立 林立 张凯 聂继池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号:Y96c01023)
[目的] 探讨振动性神经病的神经功能改变及其评价指标。[方法] 以家兔为实验对象,测定振动负荷前后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并与非接振家兔相对照;以砂轮磨光工(包括振动性白指患者)为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健康检查,测定其短潜伏时体感诱...
关键词:振动性神经病 体感诱发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 
振动性神经病的实验研究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6年第4期296-296,共1页王林步 彦明 马来记 曾晓立 
振动性神经病的实验研究济宁医学院职业卫生与环境医学研究所(272113)王林步彦明马来记曾晓立为确立振动性神经病的新概念,早期识别、评价振动职业危害,以白色成年健康家兔为对象,分为5组。4组后肢接振,分别给予不同频率...
关键词:振动病 神经病 实验 
振动性神经病的实验研究和诱发电位临床应用(综合技术报告)被引量:20
《济宁医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1-4,共4页王林 步彦明 马来记 曾晓立 蔡荣泰 
本文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两部分。以白色成年家兔为实验对象,给予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振动负荷,在接振前和接振后15k、30天、60天测定SSEP、SCV、MCV的变化,并对大脑单胺类神经递质、肾上腺儿茶酚胺类激素和骨...
关键词:职业病 振动性神经病 振动病 诱发电位 神经递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